近期,中国资产正迎来历史性的转折点,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出现了显著调整。根据景顺最新出炉的《2025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报告》,中东地区约60%的主权财富基金计划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这项研究覆盖了全球范围内的83家主权财富基金和58家中央银行,受访机构管理的总资产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
不仅中东地区,亚太和非洲地区的主权基金也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其中,88%的亚太主权基金和80%的非洲主权基金均表示将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北美地区同样有约73%的主权基金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市场的良好回报潜力、投资组合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外资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正积极调整策略,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特别是看好中国在数字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优势。这些基金正以类似当年布局硅谷的战略紧迫性,涌入中国的创新驱动型行业。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涵盖了数字科技与软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清洁能源与绿色科技以及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等。
一位中东主权基金的受访者强调,在清洁能源与绿色科技领域,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未来几十年,中国有望在太阳能、风能、电动车和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另一位中东投资者也表示,投资重心正逐渐转向中国的创新驱动型产业,认为这是在全球领导力孕育领域提前布局的重要机会。中国正在半导体、云计算、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迅速崛起,全球投资者纷纷表示不愿错过这一历史机遇。
中国资产近期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强劲。7月21日,A股市场全天高开高走,沪指和创业板指均创下年内新高,涨幅分别达到0.72%和0.87%。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增加了1289亿元。个股方面,全市场超过4000只个股上涨,涨停个股超过百只。
港股市场同样表现不俗,恒生指数盘中一度突破25000点,创下2022年2月以来的新高。恒生指数年内涨幅已扩大至24.6%,恒生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更是超过25%。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重大水电项目开工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该项目计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不仅推动了水电板块的发展,还将带动西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全国就业,为有色、钢铁等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经济和市场情绪均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