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在监管政策的引领下,正积极涌入资本市场,以应对潜在的利差损风险。这一趋势在7月份尤为明显,多家顶级保险公司通过战略配售和基石投资等方式,深度参与优质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7月18日,泰康人寿宣布,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了峰岹科技H股的IPO,通过其香港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账户,投资了约2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9亿元),占此次H股发行规模的8.69%。峰岹科技,作为电机驱动芯片领域的佼佼者,此次港股主板挂牌,构建了“A股科创板+H股”的双资本平台,募资净额达到21.36亿港元。
与此同时,华电新能在7月16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创下年内A股最大IPO规模。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等保险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分别持有10.97亿股和2.19亿股。按7月19日的收盘价计算,这两家险企的浮盈合计超过64亿元。华电新能的上市,不仅是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首个百亿规模的主板IPO,也是近三年最大的央企A股IPO。
这些案例只是保险资金深度布局资本市场的冰山一角。据悉,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宇树科技,已启动A股IPO辅导,背后就有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基金的B轮投资。国家级保险资金平台——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年内已战略投资超过10家新上市公司,包括华电新能、屹唐股份、新恒汇等,仅华电新能一单就浮盈近14亿元。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的主管合伙人周瑾指出,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分享长期升值的收益,是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和稳健经营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利差损风险和穿越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
泰康人寿此次布局半导体行业,也彰显了保险资金对高科技领域的浓厚兴趣。峰岹科技,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在电机驱动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2年4月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此次港股IPO,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进一步凸显了险资对半导体赛道的看好。
与泰康人寿相比,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在华电新能的布局则更具长期性。这两家险企早在2021年12月华电福新(华电新能前身)增资时就已入局,分别斥资20亿元和5.5亿元。随着华电新能的成功上市,这两家险企的浮盈也水涨船高,合计超过64亿元。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具备跨周期特性的保险资金正成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通过基石投资、战略配售等方式,保险资金深度介入实体企业,既缓解了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压力,又通过产业协同提升了自身投资组合的抗波动能力,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在监管政策的持续引导和资产配置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下,近两年保险资金践行“长钱长投”理念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输血者”,保险资金不断加大对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IPO战略配售及基石投资等领域的投入,充分展现了其作为“耐心资本”的特质。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作为国家级战略性投资平台,今年在资本市场的动作频频。除了华电新能外,该基金已成为多家今年新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涉及硬件设备、半导体、化工等多个领域。这些投资不仅与国家的产业升级方向高度契合,也进一步彰显了保险资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