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乡村咖啡热背后的冷思考:首批村咖创业者,百万投资能否换回诗与远方?

   时间:2025-07-21 13:21:24 来源:蓝鲸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一股独特的咖啡风潮在乡村悄然兴起,将都市生活与田园风光巧妙融合,这便是“村咖”。不同于城市中人们依赖咖啡提神醒脑的日常,村里的咖啡成为了人们寻求心灵放松、体验慢生活的媒介。

村咖,顾名思义,指的是开设在乡村的咖啡馆,它们或隐匿于葱郁的茶园梯田之中,或矗立于古朴的村落老宅之内。在这里,咖啡的醇香与泥土的芬芳交织,顾客不仅能品尝到咖啡的美味,更能享受到山间清新的空气和野趣,体验到一种向往中的美好生活。

这一趋势的兴起,得益于乡村旅游的火爆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文旅体验的追求。随着疫情的缓解,旅游业和餐饮业逐步恢复,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开始厌倦快节奏的生活,转而寻求能够沉浸式体验乡村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的旅行方式。村咖,凭借其独特的“反差感”,迅速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新宠。

在浙江安吉,一个常住人口不足60万的小县城,却拥有超过300家村咖,年接待游客量超过615万人次,形成了超亿元的富民产业。安吉的“瀑布咖啡”更是以其三阶瀑布的绝美景色,将咖啡馆打造成了一个集露营、玩水、观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江苏、云南、广东等地的热门旅游城市附近村落,也纷纷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村咖。

然而,随着村咖数量的激增,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不少村咖陷入了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的困境。从装修风格到咖啡单上的饮品名称,都呈现出千篇一律的趋势。格子桌布、竹编篮、ins风摆盘,以及“稻香美式”、“梯田摩卡”等饮品,仿佛成了村咖的标准配置。这种“塑料田园风”的复制粘贴,不仅让乡村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也稀释了村咖带来的独特体验。

更糟糕的是,一些村咖为了蹭热度,仓促上马,与乡土本色渐行渐远。有的村咖甚至直接占用农用地,违规建设,最终被拆除或整改。部分村咖的定价高昂,但咖啡品质却难以与价格相匹配,让游客感到不值。

对于创业者而言,村咖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虽然农村房租看似便宜,但改造难度和投入并不低。要将老房子改造成能使用的咖啡馆,需要做好防水、加固等基建工作,再加上物流运输、网络设施等成本,整个投资下来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由于村咖地理位置偏远,消费者往往只能为了新鲜劲而来,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流。因此,对于大部分入局者来说,村咖更像是一门“季节性的兼职”。

安吉的村咖产业也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变迁。高峰期时曾有500家村咖,但目前已有100多家倒闭。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批跟风者后悔”的词条下,失败者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些变迁背后,反映出市场规律的回落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文旅体验的更高要求。

村咖的兴衰启示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注重打造独特的本土辨识度,实现情感共鸣力和可持续价值。成功的村咖,不仅要兼顾乡村底色和体验独特性,还要不断创新和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如果只是抱着“赚快钱”的思维盲目跟风,最终恐怕也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