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眼镜正悄然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璀璨新星。2025年,这一趋势尤为显著,AI眼镜不仅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的目光,更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
近期,AI眼镜行业两大重磅消息接连传出,令人瞩目。先是meta,这家社交媒体的巨头,被曝出已悄然入股全球眼镜制造巨头依视路陆逊梯卡,持股比例接近3%,交易额高达30亿欧元。此举被外界视为meta在AI眼镜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增持至5%的股份。
紧接着,小米也不甘落后,于6月底推出了自家的首款AI眼镜,定价1999元起。尽管价格不菲,但凭借其创新的技术和实用的功能,小米AI眼镜一经上市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据小米官方宣布,该款眼镜在首销三日内销量便突破了4.8万台,创造了中国智能眼镜市场的新纪录。
那么,AI眼镜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够引得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局?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与AR、XR眼镜相比,AI眼镜又有何不同?
事实上,AI眼镜、AR眼镜和XR眼镜虽然都属于智能眼镜的范畴,但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却大相径庭。AI眼镜以智能语音交互为核心,功能主要集中在语音助手、拍摄摄影、实时翻译等非视觉服务上,不涉及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交互逻辑。而AR眼镜则通过空间计算和虚实融合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环境中,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XR眼镜则更为复杂,它融合了AR、VR和MR等多种形式,创造出沉浸式的体验。
AI眼镜之所以能够率先破圈,关键在于其实现了无感交互取代屏幕依赖。当大模型能够听懂人话、看懂世界时,眼镜便成为了最自然的交互载体。它永远在线、解放双手,且不割裂现实,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在实际应用中,AI眼镜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消费者们纷纷表示,AI眼镜在部分场景下非常实用,比如支持录音和AI转录总结功能,以及随时随地进行拍摄和录制视频等。然而,作为一款新型交互产品,AI眼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长时间佩戴不舒适、语音交互偶尔不准确、续航不足等。
尽管如此,AI眼镜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meta与依视路的合作便是一个明证。早在2023年,双方便联合推出了Ray-Ban meta智能眼镜,这款眼镜一经发售便畅销全球,销量已突破200万台。此次meta入股依视路,无疑将进一步推动AI眼镜市场的发展。
在国内市场,AI眼镜厂商也纷纷与传统眼镜厂商合作,共同探索下一代眼镜形态。小米、Rokid等厂商都与知名眼镜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推动AI眼镜市场的发展。
回顾智能眼镜的发展历程,从谷歌眼镜的折戟沉沙到AI眼镜的崭露头角,智能眼镜行业已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兼程。如今,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和相关硬件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眼镜终于迎来了应用层的开发阶段。
在这场激烈的AI眼镜混战中,谁将成为下一个“iPhone时刻”的开创者?这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AI眼镜将成为未来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