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前海财险的人事变动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7月14日,该公司官网更新了高级管理人员名单,显示唯一副总经理李玮玮已离职,这标志着前海财险领导层再次经历重大调整。
回顾过去半年,前海财险的人事变动可谓波澜壮阔。去年年底,董事会换届,宝能色彩明显减弱;今年年初,平安系背景的霍建梅出任董事长。6月,总经理李功霓离任,紧接着,唯一副总经理李玮玮也于上月退出高管名单。目前,前海财险领导班子仅剩四人,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位均处于空缺状态,预示着未来或将迎来新一轮的人事任命。
在公司治理逐步优化的背景下,前海财险也取得了一些财务上的进展。例如,年初通过股权抵债的方式,成功收回了股东宝能及相关方9694万元的债务。然而,新领导班子面临的仍然是连年亏损、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等严峻挑战。
前海财险的股权结构也经历了较大变动。本应于7月21日进行拍卖的钜盛华股份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近期被中止。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主要是由于案外人对法院的执行行为提出了异议。钜盛华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一季度,前海财险57.9%的股权仍处于被冻结状态。
人事层面,前海财险的总经理一职在过去几年间经历了多次更迭。自2021年首任总经理张云飞离职后,董事长黄炜曾代行职责。此后,华农保险原副总经理郜延华也曾以拟任总经理身份参与工作,但未获核准。直到2023年10月,李功霓才正式接任总经理职务,但任职仅一年后便于今年6月离职。目前,由63岁的董事长霍建梅兼任临时负责人。
霍建梅自2025年1月起担任前海财险董事长,此前曾在中国平安担任多个重要职务。随着她的上任,前海财险的人事架构或将迎来新的变化。
在股东层面,“宝能系”的退出对前海财险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宝能系”深陷债务危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前海财险得以借机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塑,降低“宝能系”在核心决策层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股东宝能及其关联方拖欠的巨额保费问题。截至目前,股东及其相关方仍欠付公司保费1.28亿元。
尽管前海财险已做出诸多调整,但仍面临诸多历史问题。成立八年来,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波动较大,净利润多年亏损,综合成本率偏高,投资收益率一般。2025年第一季度,前海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23%,净利润亏损0.19亿元,综合成本率高达201.56%。
投资收益率偏低和综合成本率偏高是导致前海财险多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2022年年度累计投资收益率达到3.7%,在同期财险行业中排到中上水平,但整体而言,该公司的投资收益表现并不出众。2024年第四季度,前海财险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却均为负值。
前海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也多个季度高于100%,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综合成本率破260%,这在业内实属罕见。与之对应的是承保利润难以为正,2024年年报显示,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险种均处于承保亏损状态。
面对诸多挑战,前海财险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然而,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优化和新领导班子的到位,该公司有望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实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