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油价的起伏如同夏日天气般变幻莫测,牵动着无数车主的心弦。7月29日24时的油价调整节点,或将标志着今年油价走势的关键转折,预示着消费者的钱包能否在这场油价大战中获得一丝喘息。
国际油价的剧烈震荡,正将国内油价推向一个敏感的边缘。目前,油价距离下调仅需跨越5元/吨的微小差距,这足以让加油站的每吨油利润减少125元,重演之前利润大幅缩水的尴尬局面。
然而,在7月15日深夜,国内油价迎来了一场期盼已久的甘霖。92号汽油价格每升下调0.1元,北京地区的油价已降至7.26元/升;而95号汽油在大部分地区告别了“8元时代”,尽管海南地区依然坚守在8.89元/升的高位。这次130元/吨的降价幅度,有效缓解了前两个月油价累计上涨近835元/吨给车主们带来的经济压力。
但国际油价的过山车行情并未就此平息。7月18日的数据显示,原油变化率已达到负1.05%,预示着国内油价可能再下调45元/吨,距离触发新一轮降价机制仅剩5元/吨的差距。这微小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国际油市的暗流涌动。
欧佩克(OPEC)突然宣布8月日均增产54.8万桶原油,这一决定远超市场预期,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68美元/桶以下。与此同时,美国汽油库存大幅增加340万桶,与市场“需求旺盛”的预期大相径庭。全球经济下行预期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7%,而中国6月的PPI同比下降1.2%。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需求疲软,油商们面临着库存积压、销售不畅的困境。
全国油价地图上,95号汽油价格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云南以7.95元/升的价格称霸西南,辽宁则以7.86元/升雄踞东北,广东的7.89元/升坐镇华南,而陕西的7.55元/升成为西北地区的价格洼地。新疆的7.53元/升更是创下了当地的“地板价”。在98号汽油方面,江苏的9.71元/升领跑华东,海南的10.06元/升高居全国榜首,山西的9.46元/升惊艳华北,而内蒙古的8.43元/升则意外垫底。西藏的油价更是令人咋舌,98号汽油价格为9.60元/升,而0号柴油则飙升至7.45元/升,高原上的加油成本令人咋舌。
若未来七天内国际油价再下跌0.5美元,7月29日的油价调整窗口或将带来年内首次“两连跌”。若此次再下调40元/吨,加上之前的130元/吨降价,累计降幅将达到170元/吨,这将大幅抵消6月份近835元/吨的涨幅。届时,92号汽油重回“6元时代”的梦想或将成为现实。
面对油价的波动,加油站行业已悄然展开价格战。民营加油站率先推出“会员日降价0.4元”的促销活动,部分中石化加油站也推出了“夜间加油送洗车”等优惠措施。车主们也纷纷采取省油妙招,如清晨加油利用低温增加汽油密度、提高胎压、先开窗通风再开空调等。更有车主通过手机APP寻找周末或夜间的加油优惠,一些加油站周末降价0.4元,广东部分油站夜间优惠则达到0.3元。
国际原油市场方面,美国页岩油钻井数创新高,加上欧佩克的增产计划,全球原油市场正面临供过于求的严峻挑战。高盛等金融机构一边高呼“下半年油价看涨”,一边却默默下调长期预期,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在油圈已屡见不鲜。
7月29日的油价调整,无疑将成为今年油价走势的分水岭。若实现“两连跌”,今年的油价涨跌次数将变为7:6,消费者的天平将首次倾斜。那些曾断言“油价只涨不跌”的专家,或许正面临着公众的质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