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反内卷”趋势的推动下,多晶硅期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飙升。
7月17日,多晶硅期货的主力合约价格暴涨7.49%,最终收盘于45700元/吨,刷新了该品种自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市场中的看涨情绪异常高涨,投资者纷纷涌入。
据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期对硅片环节提出了最新报价要求,规定报价不得低于成本,同时电池和组件也有最低售价限制。这一举措导致了整个产业链上的涨价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多晶硅期货价格的飙升。值得注意的是,上游硅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正在深刻改变光伏产业的利润分布格局。
面对市场的过热情况,广州期货交易所迅速采取行动,连续发布了两项重要通知。17日晚间,广期所宣布将对多晶硅期货实施交易限额,并对工业硅、多晶硅部分合约的手续费进行调整,以给市场适度降温并防范潜在风险。
多晶硅期货在这一轮“反内卷”行情中表现出色,成为光伏行业的领头羊。上周,多晶硅期货单周涨幅高达17.19%,市场热情高涨。7月17日,多晶硅期货再度发力,主力合约2508大涨7.49%,持仓量也大幅增加,市场做多氛围浓厚。
多晶硅主力多头已转向2509合约,该合约同样大涨,持仓量激增。与此同时,工业硅期货也呈现稳步上涨态势,继续推高市场整体情绪。行业分析师指出,协会对硅片报价的调整以及电池、组件的最低售价要求,使得涨价氛围在产业链中迅速传导,推动了盘面价格的大幅上涨。
多晶硅期货的持续大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宏观预期的大幅改善为多晶硅价格修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反内卷”政策的出台使得供给压缩预期成为价格上涨的重要催化剂。此前市场普遍看空的一致性预期较强,当宏观背景和产业层面出现共振改善时,空头资金面临集中平仓,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涨幅。
随着“反内卷”趋势的持续发酵,光伏产业链的上游迎来了一轮涨价潮。多晶硅N型复投料和N型颗粒硅的成交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多晶硅环节的涨价逐步向下游传导,硅片、电池价格均有所抬升,但组件端涨价仍处于博弈阶段,终端电站对组件涨价的接受度并不高。
行业人士认为,硅料价格的上涨或将改变光伏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上游企业的利润有望率先复苏,而下游的组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则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自“反内卷”相关会议召开以来,多家硅料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资金已经率先预期硅料公司业绩有望反转。然而,光伏下游利润何时反转仍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