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计划出售其中国业务的消息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传闻数月后,这一交易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私募股权公司的关注,还牵扯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竞购者——以“低价之王”著称的新锐咖啡品牌瑞幸咖啡。
据市场消息透露,星巴克中国业务的股权出售估值高达100亿美元(约合720亿元人民币),吸引了近30家国内外私募股权公司竞标。星巴克计划保留30%的股权,其余部分将由多家买家共同持有,每家持股比例不超过30%,以确保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主导权。这一举措表明,星巴克无意完全退出中国市场,而是希望通过引入新的合作伙伴来应对日益激烈的本土竞争。
在这场竞购大战中,不乏国际知名的资本巨鳄,如高瓴资本、凯雷集团和KKR等。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也积极参与其中,由董事长黎辉领衔。据悉,大钲资本近期加强对瑞幸的控制,或意在通过并购重塑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
高瓴资本以其“长期主义”的投资理念闻名遐迩,曾成功收购港股历史上最贵的私有化退市案例——百丽。而凯雷集团作为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投资公司之一,自2000年起便活跃于中国市场,消费及零售领域更是其布局的重点。KKR则因其参与的多起全球并购案而声名鹊起,被誉为“全球并购之王”。
这些金融巨头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还具备全球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他们通常能够轻松汇集全球资本,并在成功收购后通过深化调整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无论是选择上市后获得数倍回报,还是再高溢价卖出,这些资源整合能力极强的投资巨头都展现出点石成金、重塑价值的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后浪”的瑞幸咖啡也不容小觑。凭借2.4万家门店的庞大网络,瑞幸已稳居国内咖啡市场领先地位。其单季度商品交易总额突破104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市场表现。截至今年5月,瑞幸以24558家门店的数量远超库迪咖啡和星巴克,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领头羊。
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高品质的产品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近年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面临后来者的价格战冲击时,星巴克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的营收与同店销售额均出现负增长,平均客单价和订单量也大幅下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主动下调了部分非咖啡饮品的价格,但这一举措似乎并未能有效抵御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因此,面对非短期的行业激烈竞争,星巴克选择出售其中国七成股权或许是一个明智之举。然而,这场交易的最终结果仍然悬而未决。无论是金融资本巨头还是瑞幸咖啡,谁能成功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都将对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瑞幸协同大股东成功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如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以及是否延续目前的价格独立体系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并购大战不仅将重塑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还将对全球咖啡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瑞幸咖啡的崛起还是星巴克的中国战略调整,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业界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