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在最近的发布会上再次引发了全球关注。会上,Neuralink不仅展示了其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还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三年发展蓝图。
发布会伊始,马斯克便抛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意识?他提出,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脑的活动,是人类数万亿个神经元的激发。而Neuralink的目标,正是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深入探索意识的本质。
Neuralink的核心技术是一种针对大脑的通用输入/输出技术,该技术旨在提升人类与电脑之间的信息传输速度,即“带宽”。目前,人类的通信速率极低,每秒仅约1比特,而Neuralink的目标是将这一速率提升至每秒数兆比特,甚至数吉比特。这意味着,人们将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交流和思考。
发布会上,Neuralink宣布已有七人成功植入了其脑机接口设备。这些志愿者通过意念就能控制计算机,玩游戏、操作机械臂,甚至进行CAD绘图等复杂任务。其中,一位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志愿者,现在能够用意念控制虚拟机械手,与亲人进行互动,这一场景令人动容。
马斯克在会上骄傲地宣称,Neuralink不仅能帮助那些因疾病或意外而失去身体控制能力的人重获新生,还能让全人类与AI实现集成。他预计,到2028年,人们或许能够通过脑机接口与AI进行无缝连接,成为“人机合一”的新生物种。
Neuralink的三年发展蓝图更是令人瞩目。根据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公司将在言语皮层植入设备,实现从大脑信号中解码有意识的词语并转换为语音。2026年,将电极数量增加至3000个,让首位“盲视”参与者重获视觉。2027年,增加通道数量至10000个,实现多设备植入。到了2028年,每个植入物将达到超过25000个通道,能够访问大脑的任何部分,治疗精神疾病、疼痛、失调,并与AI实现深度集成。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Neuralink在技术和设备上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第二代手术机器人的植入速度比第一代提高了11倍,现在只需1.5秒就能插进一根电极。同时,自研的N1植入物也创造了全新的大脑数据传输模式,将人类大脑与机器学习模型相连,实现了人类大脑基本基质的首次扩展。
Neuralink的发布会不仅展示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更传递了一种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Neuralink将引领人类走向一个更加智能、更加自由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