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东大会上,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的久违亮相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面对投资者关于公司是否已度过最困难时期的提问,孙宏斌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此次孙宏斌的出现,正值融创化债取得重要进展之际。自两年前在地产圈“消失”后,他的现身无疑向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7月2日,融创中国的股价受此影响拉涨了4.9%,尽管随后一日有所回调,但紧接着又迎来6.25%的上涨,收盘报1.53港元/股。
回顾融创的化债之路,今年4月17日,公司发布了第二次境外债重组方案,涉及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全部采取债转股的方式处理。这一大胆举措在业内引起了轰动,有评论称“全行业恐怕只有老孙敢这么干”。根据融创最新公告,截至6月30日,已有约75%的境外债务持有人加入了重组支持协议,预示着这一方案即将获得正式批准。
与此同时,融创的境内债重组方案也在顺利推进。年初,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方案已获得债权人会议批准。截至目前,公司已用约8亿元购回了约40亿元的境内债券,并正在推进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工作。整体来看,融创的境内外债务总额相当于约100吨黄金的价值,而化债工作的顺利推进无疑为公司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在业务层面,融创也展现出了复苏的迹象。尤其是上海融创外滩壹号院项目,自去年首开售罄后,今年再次取得佳绩,上半年累计销售额突破170亿元,成为全国单盘销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项目一度陷入困境,融创已将其大部分股权转让给了中信集团,因此最大的获益者已非融创本身。尽管如此,该项目的热销仍然印证了融创的操盘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面对未来,孙宏斌表示,融创将专注于代建服务,致力于在一二线城市复制更多类似壹号院的成功项目。他强调,公司将收缩战场,集中资源做好产品。同时,针对旗下住宅项目的债务重组与资产盘活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公司管理层表示将采取“一项一策”的策略,逐个攻坚化冰。
然而,尽管融创在化债和业务层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其财务表现仍面临挑战。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2%,虽然毛利由亏损转为盈利,但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却进一步扩大。从2021年至2024年,融创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因此,对于融创来说,要真正赢得资本市场的信心,还需持续扭转亏损状态。
虽然孙宏斌表示融创的“至暗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但公司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活下去”仍然是融创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