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印太稀土联盟”成立,中国稀土管制升级,全球稀土格局将如何演变?

   时间:2025-07-05 21:18:32 来源:木晓观察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际稀土市场迎来新的动态,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四国在华盛顿携手成立了所谓的“印太稀土联盟”,并共同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此举被外界视为针对中国在稀土领域主导地位的一次联合行动。作为全球稀土资源的重要供应国,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总量的38%,而产量占比更是超过60%,精炼能力更是高达90%以上。

面对这一联盟,中国迅速作出反应,宣布将对稀土出口实施新的管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强调,此举旨在加强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国家安全和环境保护。实际上,世贸组织规则允许成员国出于国家安全和环保目的实施出口管制,因此中国的做法完全符合国际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太稀土联盟”的成员国在稀土资源上各有优势,但它们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例如,日本曾计划在南鸟岛开采海底稀土,但至今仍未解决开采成本和设备问题;澳大利亚虽有稀土矿藏,但投产时间一推再推,技术上仍依赖中国;印度稀土储量丰富,但开采和精炼技术相对落后,仍需大量进口中国稀土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从开采到精炼的全产业链优势,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的。中国此次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并非全面禁止出口,而是对军民两用物项实施更为严格的许可管理。商务部表示,只要符合规定,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满足,并为此开设了“快速通道”。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向美国企业发放了237份稀土出口许可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这表明,中国并非意在阻止稀土出口,而是通过规范管理来维护国家利益和资源安全。

“印太稀土联盟”虽然雄心勃勃,计划投资50亿美元建设稀土产业链,并在勘探、开采、精炼等环节展开合作,但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以精炼环节为例,中国拥有几十年的技术和工艺积累,其他国家想要突破这一壁垒,至少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不仅加强了稀土出口管制,还在积极推动稀土产业升级,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替代材料,以减少对稀土的依赖。

对于“印太稀土联盟”,中国的态度明确而坚定:合作是可以的,但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四国试图通过联盟来挤压中国、损害中国的利益,那么中国将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手段,也是符合国际规则的。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搞排他性的联盟只会损害各方的利益。美国与其拉着盟友搞对抗,不如正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寻求共赢之道。毕竟,在全球化时代,对抗没有赢家,只有合作才能带来真正的繁荣与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