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基金行业掀起了一波自购热潮,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宣布将自有资金投入到自家旗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这一举动在短短几天内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7月4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及其高层管理人员、即将上任的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投资承诺将至少持有1年,最终认购金额将由基金注册登记机构确认。
而在此之前,华商基金已于7月1日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公司已使用自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A类份额。两家基金公司的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大成基金在6月7日也曾公告,计划使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这是该公司在近期内的第二次自购行为。
对于此次自购行为,大成基金和华商基金均强调,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投资,并积极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同时,两家公司均表示,将坚持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的理念。
事实上,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包括安信基金、富国基金、招商资管、新华基金、建信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这一趋势不仅彰显了基金管理人对自身投研实力的信心,也反映出对当前权益资产配置价值的认可。
有市场分析师指出,基金公司自购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被视作机构投资者对后市走向的积极预判。这一行为不仅有助于稳定投资者情绪和市场预期,还能通过深度绑定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激励管理团队更加注重业绩表现。
该分析师进一步强调,尽管自购行为能在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但长期来看,基金的实际回报率和风险控制水平才是投资者考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基金管理人需要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优化资产配置策略,以巩固投资者的长期信任。
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也是推动基金公司自购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政策鼓励基金管理人将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另一方面,在市场波动时期,自购不仅能稳定市场预期,还为基金公司低位布局优质资产提供了良机,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新产品募集压力。
随着多家基金公司的相继加入,自购行为正逐渐成为行业趋势。有业内人士预测,基于其显著优势,未来将有更多基金公司加入到自购行列中,共同推动中国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