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正热议一场围绕企业策略、资产估值与金融创新边界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MicroStrategy公司及其CEO Michael Saylor采取的激进措施——利用高杠杆大规模持有比特币。
一方是知名空头投资者Jim Chanos,他因成功做空安然公司而闻名。Chanos对MicroStrategy的策略持强烈批评态度,称其为“金融界的虚幻泡沫”。另一方则是Saylor,他坚信自己正领导一场革命,通过将公司转变为加密货币巨头,利用他人资本实现巨大回报。
Chanos在最近的媒体访谈中直言不讳地表示,MicroStrategy的商业模式“毫无逻辑可言”。他坚持认为,作为一家主要持有比特币的公司,其股价不应高于所持比特币资产的实际价值。这一观点与推动MicroStrategy股价在过去一年中飙升210%的市场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Saylor则对Chanos的批评予以坚决反驳。他指出,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通过购买MicroStrategy股票来间接投资比特币,比直接购买比特币或相关ETF更为便捷且合规。更重要的是,他描绘了一个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收益的宏伟蓝图:“若追求十倍收益,直接投资比特币;若追求百倍收益,用借贷资金投资比特币;若追求千倍收益,则需借贷并用比特币进行再杠杆化。”
从市场表现来看,Saylor的观点似乎得到了验证。MicroStrategy的股价涨幅远超比特币约80%和标普500指数13%的涨幅。据S3 Partners数据显示,仅过去一个月内,做空MicroStrategy的投资者便损失了高达36亿美元。然而,这场辩论的意义远不止于两人的观点交锋,它揭示了一种在企业界逐渐兴起的新趋势及其潜在风险。
Chanos对MicroStrategy的主要质疑在于其高昂的估值溢价。作为一位以发现并做空估值过高公司而著称的投资者,Chanos认为,投资者与其高价购买持有比特币的公司股票,不如直接购买比特币。MicroStrategy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债等方式,已积累了价值约640亿美元的比特币,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比特币持有者。然而,其股价表现却远超基础资产的增长,这正是Chanos等市场怀疑论者关注的焦点。
面对质疑,Saylor及其支持者的回应集中在两大核心点:合规性和稀缺性。他们认为,MicroStrategy的股票为受监管限制的投资者提供了合规投资比特币的渠道。同时,由于比特币总量有限,MicroStrategy的持续吸纳将使其在稀缺资产中占据更大份额,从而支撑股价溢价。Saylor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对Chanos的批评不屑一顾,并预测若MicroStrategy股价继续上涨,Chanos将面临清算。
然而,Chanos并非孤军奋战。弗吉尼亚州一家联邦法院今年5月和6月分别受理了两起针对MicroStrategy的投资者诉讼,指控该公司在比特币价格波动对股价影响方面误导投资者。部分分析师也对MicroStrategy的溢价表示担忧,指出固收投资者对公司用于购买比特币的可转债和优先股兴趣有限,溢价可能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MicroStrategy的策略正引发一股模仿热潮。从特朗普家族控制的媒体公司到热门Meme股GameStop,多家公司开始效仿Saylor的“比特币金库”策略。然而,这种模仿并非没有风险。数据提供商S3 Partners的数据显示,做空这些模仿者的空头在6月份获利5.49亿美元,表明市场虽然对领跑者充满热情,但对追随者则持更为审慎的态度。
这股比特币企业持有的浪潮正在加速。据Bitcoin Treasuries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总计向其资产负债表增加了245191枚比特币,是同期比特币ETF持有量增幅的两倍多。最新加入这一行列的是Fundstrat创始人Tom Lee,他将出任比特币矿企BitMine Emersion Technologies的董事长,并帮助该公司筹集2.5亿美元用于以太坊为核心的财库战略。自消息公布以来,BitMine股价飙升超过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