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江苏宿迁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引领一场生产方式的变革。该公司深度探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成功将工艺自动化与智能化引入生产线,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一幅展现高科技生产场景的图片跃然眼前:
这一创新趋势在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从人形机器人挥毫泼墨的艺术表演,到电子导盲犬精准导航的实用展示,再到无人机守护城市安全的强大功能,人工智能为信息通信行业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达到7488亿元,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持续加速,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在移动通信大会上,信息消费的“新三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移动展区以“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三大板块,构建了一个未来感十足的数字消费体验区,生动描绘了未来生活的便捷与高效。中国联通则展示了其装备制造大模型,这一模型赋能的设备智能运维系统,极大提升了故障排查效率,降低了对远程专家的依赖。
联想集团的个人超级智能体展位同样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一新一代人机交互入口已全面融入联想AI PC,具备多项AI功能,如操控、搜索、翻译等。联想还展示了AI卷轴屏电脑、裸眼3D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创新产品,让观众亲身体验了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会长白德伟指出,移动通信网络是人工智能规模化发展的基石。中国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中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并上线提供服务,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认为,移动AI时代的快速发展为移动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移动终端正从APP为中心转向以智能体为中心,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AI技术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让物联网成为了智能世界的入口。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刘军则表示,在智能体AI的加持下,基于多模态、强推理大模型构建的智能体正在实现从创意到行动的跨越,中国AI产业正进入起飞阶段。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出了“碳硅融合”的新概念,他认为AI正推动能量与信息的融合创新,为人类开启了新的智慧之门。在可预见的未来,硅基生命将迎来群体性涌现,与碳基生命深度融合,共同孕育出新的发展动能。在移动通信大会上,各种机器人大放异彩,如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和灵犀X2,分别展示了其在交互服务和运动交互方面的卓越能力。
中国联通则展示了工业场景下的具身智能产品,包括机械臂、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智能的工业生态系统。随着硅基生命的快速发展,它们将逐渐融入社会,承担各种职能,成为新的劳动力与智力资源。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国铁塔基于其庞大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有力支撑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截至5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已达448.6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0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中国在5G商业化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突破不仅优化了现有服务,还催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5G-A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实现5G-A覆盖,用户数超过千万。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指出,5G-A/6G与AI等技术的融合将推动通信网络向天地一体化、通感一体化、通智一体化方向发展,加速释放“连接+智能”的效应。面对电信业的增长挑战,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提出,电信运营商需要洞察变化,抓住成长型需求,通过系统工程激发高清视频流量的供给和消费,抓住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化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