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股份自2023年7月登陆资本市场以来,已悄然走过两载春秋。从最初上市时的4.97元收盘价与5.70亿元市值起点,到如今市值跃升至15.78亿元,这家专注于城市燃气调压设备领域的公司,不仅在市值上实现了飞跃,更在业务深度与广度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深入分析其经营表现,不难发现,瑞星股份的盈利能力在近两年来却遭遇了挑战。
瑞星股份的核心业务聚焦于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中调压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和销售,一应俱全。其产品矩阵丰富,尤以调压箱和调压柜为支柱,这两类产品合计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44.02%,紧随其后的是调压撬和门站类产品,占比达到33.53%。这样的产品结构,体现了瑞星股份在城市燃气调压设备领域的深厚积累与竞争优势。
尽管上市初期,瑞星股份以0.2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展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但随后的2024财年,这一数字却下滑至0.16亿元,累计降幅高达32.14%。在这两年间,公司虽未出现亏损,但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却停滞不前,占比为零。这一趋势,无疑给瑞星股份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从营收层面观察,瑞星股份的表现相对稳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73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微增至1.76亿元,虽增长幅度有限,但稳定的营收基础为公司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在利润方面,瑞星股份却连续两年呈现出下滑态势。从2023年的0.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到2024年的0.16亿元,这一变化无疑反映了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困境。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市场竞争加剧、成本控制不力等多重因素。
尽管面临盈利压力,但瑞星股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颇为亮眼。自上市以来,公司市值实现了1.77倍的增长,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2025年6月18日,瑞星股份的市值更是达到了巅峰的19.16亿元,股价也随之攀升至16.71元。然而,截至7月2日收盘,公司市值已回落至15.78亿元,股价也调整为13.76元,与峰值时期相比,市值蒸发了约3.38亿元,跌幅达到了17.65%。这一波动,或许反映了市场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担忧与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