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充电宝安全风波来袭,共享平台能否过关?百亿市场面临大考

   时间:2025-07-02 00:26:32 来源:财联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充电宝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焦点,这一变化源自中国民航局于6月26日发布的紧急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禁止携带缺乏3C标识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这一规定迅速引发了市场对个人充电宝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将公众的视线引向了规模庞大的共享充电宝行业。

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包括街电、怪兽等在内的头部共享充电宝平台,存在部分充电宝未获得3C认证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企业人员回应称,由于3C认证的强制执行时间定于2024年8月,因此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旧款充电宝未通过3C认证。尽管如此,这些企业强调,这些旧款充电宝仍符合国家其他安全标准。

随着3C标识成为携带充电宝登机的必要条件,共享充电宝是否具备3C标识已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已超过126亿元,覆盖全国超过400万个点位。这一庞大的“共享移动能源”网络是否存在同样的安全隐患,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记者在深圳蛇口区域进行的市场调研显示,街电、小电等品牌运营的共享充电宝设备中,确实存在部分未标注3C标识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安全性的担忧。

为何市场上会出现新旧标准产品并存的情况?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关键在于3C认证的执行时间点。去年8月1日之前生产的充电宝,大部分未经过3C认证。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产品存在安全问题,而是当时3C认证并非强制性标准。华为、小米、罗马仕等品牌的充电宝在此之前也未获得3C认证。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无3C标识的旧款充电宝已成为行业面临的直接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安全风波主要集中在个人充电宝领域,共享充电宝行业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类似事件。这背后,两种业态在供应链选择和商业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共享充电宝企业因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在电芯选择上更为保守,倾向于选择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较低的电芯。因此,共享充电宝行业受本次电芯供应商安全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品牌方通过“大厂背书”和保险机制为商家和代理商构建了安全责任的“防火墙”。这使得品牌方成为安全责任的最终承担者,从而在产品定义和供应链选择上更加注重安全性。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咨询多家共享充电宝公司时,招商经理均强调了品牌方在安全问题上的主体责任。

此次安全风波不仅改变了充电宝市场格局,还加速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洗牌。罗马仕等品牌的销量下滑,让出的市场份额以及消费者因“3C禁令”产生的换新需求,正快速流向合规的头部品牌。共享充电宝行业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已高达96.6%,马太效应显著。拥有更强供应链议价能力、更完善品控体系和更雄厚资本的头部企业,更能安然度过此次行业“大考”。

对于代理商群体而言,选择一个可靠的合规品牌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考量。部分办公园区和写字楼已开始对入驻的共享充电宝品牌提出资质要求,必须提供3C等质量认证。怪兽充电、小电等品牌均表示可提供全部认证资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多位受访者认为,此次风波将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对于代理商而言,品牌的合规能力与技术实力已成为选择合作方时更为重要的因素。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资源将进一步向具备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