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首日订单破600亿,汽车圈懵了:这是营销奇迹还是行业新风向?

   时间:2025-07-01 15:37:08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智能电动车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抢购风暴正席卷而来。这一次的主角,是小米汽车,以及它的新款SUV车型——YU7。

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YU7正式上市。短短3分钟内,这款起售价25.35万元的车型大定订单便突破了20万台大关;而1小时后,这一数字更是飙升到了289000台。次日下午4点16分,小米汽车官方宣布,开售18小时后,YU7的锁单量已超24万台。若以均价计算,小米汽车通过此次发售,已实现了超过600亿元的销售额。

面对这一惊人成绩,网友们纷纷调侃:“买车不要钱吗?”“都不用试驾一下吗?”然而,在这场抢购热潮中,最感到震惊和压力的,莫过于其他汽车厂商。

小米发布会次日,零跑汽车创始人、CEO朱江明在苏州的一场论坛上坦言:“本来这些天心情很好,因为订单很多,但看了昨天晚上雷总一个小时就搞30万辆,给我们的压力巨大……”尽管他是笑着说出这番话的,但其中的苦涩,恐怕只有同行才能深刻理解。

事实上,自2018年起,中国汽车市场便已经结束了数十年的持续增长,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这意味着,今天你多卖出一辆车,明天别人就可能少卖一辆。小米汽车的强势入局,无疑加剧了这一竞争态势。

小米发布会进行时,一群汽车圈的朋友正聚在一起。其中一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将感慨道:“汽车淘汰赛要加速了。”而他的这番话,也引起了在场其他人的共鸣。

在小米汽车进入市场之前,曾有人断言小米汽车不会成功;而在YU7上市之前,又有人分析小米YU7不会爆单。然而,现实的结果却狠狠打了这些人的脸。连雷军自己,恐怕也没有预料到这次发售会如此火爆。

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当主持人将手机上的订单海报递给雷军时,他停顿了数秒,似乎在数着那些零的数量。那一刻,他的内心或许五味杂陈。

而其他汽车厂商,更是被这次抢购热潮深深震动。东风日产三电和动力开发负责人黄照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此庞大的订单量,很可能意味着用户交车时间需等待一年以上。他甚至感慨世界上难有这般“愚忠”的品牌粉丝,并认为这一现象是“群体会降低智慧”的体现。

不过,尽管外界质疑声不断,小米汽车却似乎并未受到影响。雷军在多个场合都强调,小米的成功并非靠营销,而是靠实力。他表示:“我们这次成功以后,有个别同行把它包装成小米是靠营销引的。但你们今天考我的每一个指标、每一项能力,在任何一个维度里面,绝大多数小米都是领先的。”

的确,小米汽车的成功并非偶然。从产品设计到品质控制,再到智能化生态链的构建,小米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而这次抢购热潮,更是充分证明了小米汽车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然而,小米汽车的成功也并非没有争议。其两款车型都曾因涉嫌“抄袭”而引发质疑。尤其是YU7因与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的外观而被调侃为“法拉米”。对此,有设计师痛心疾首地表示,小米YU7的成功敲响了中国原创设计的丧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小米汽车对经典设计的致敬与本土需求的创新结合。

无论如何,小米汽车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而这场抢购风暴,也注定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然,抢购热潮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争议和质疑。比如订单的真实性、黄牛炒作等问题。但正如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所言:“去掉黄牛、退定等因素,不可否认的是,小米YU7的销量依然非常可观。”

从长远来看,小米汽车能否持续保持这种火爆的销售势头,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抢购风暴已经让中国汽车市场为之震动,也让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