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对外公布了关于调整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的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一意见稿,主板ST及*ST股票的涨跌幅限制将从现行的5%提升至10%,此举旨在使这类股票的交易规则与普通股票趋于一致。目前,A股市场上共有179只风险警示板块的个股,其中主板公司占据了132只。
新规亮相的首个交易日,主板风险警示板块呈现出了明显的活跃态势。数据显示,近七成的个股实现了收涨,更有16只股票触及涨停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新规的积极响应,也预示着风险警示股票的交易生态或将迎来新的变革。
回顾历史,主板风险警示股票的5%涨跌幅限制始于1998年,这一制度的初衷是通过特别标识和交易限制来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股票的风险。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一限制逐渐显现出其影响股票定价效率的弊端。相比之下,科创板和创业板在前期改革中已率先将风险警示股票的涨跌幅限制与其他股票统一,且运行平稳,这为本次主板的调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次调整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的决策,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提升市场定价效率,使股票能在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内充分反映利好或利空因素;二是减少板块内机制差异,实现板块内各类股票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的统一;三是缓解主板风险警示股票的波动性,减少连续涨停或跌停现象的发生。
市场对新规的反应迅速而热烈。新规实施后的首个交易日,主板风险警示板块内共有88只个股上涨,占比接近七成。其中,ST仁东、ST英飞拓、ST惠程等16只股票强势涨停,仅ST信通一家跌停。这表明,尽管风险警示股票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但新规的出台仍然激发了市场的交易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即便在5%的涨跌幅限制下,仍有部分风险警示股票表现出色。例如,ST宇顺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带来的业务转型预期,近期实现了61天34板的傲人战绩;ST亚振也因控制权变更带来的积极预期,在39天内收获了22个涨停板。这些案例表明,风险警示股票并非毫无投资价值,关键在于挖掘其背后的基本面变化和潜在利好。
然而,涨跌幅限制调整后,股票日内的波动空间将显著扩大,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将面临更大的单日亏损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热衷于短期炒作的投机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法在波动率提升的市场中进行操作。因此,投资者在参与风险警示股票交易时,应充分了解风险警示制度和相关交易规定,同时深入剖析被实施风险警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
投资者还应特别关注相关提示性公告,并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审慎决策。在参与交易时,应优先关注那些“摘帽”确定性较高的风险警示股票,并做好仓位控制和止损纪律的严守。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