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放大镜柜员”事件背后:银行业人才选拔机制何去何从?

   时间:2025-06-13 01:01:2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重庆荣昌仁义镇发生了一起引发社会热议的事件,涉及重庆农商银行的一名老员工。

据一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爆料,他与父亲前往该银行办理业务时,遭遇了一位工作效率似乎偏低的柜员。这位柜员戴着眼镜,还需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电脑屏幕上的资料,一个简单的业务办理过程竟耗时近一个小时。随着队伍逐渐增长,市民的不满情绪也随之升级,他质疑道:“年纪这么大了,动作又慢,为什么还在前台服务?这样的岗位不是应该由年轻人来胜任吗?”

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重庆农商银行荣昌支行迅速作出回应,解释称该柜员已58岁,曾接受过视网膜脱落手术,视力受到严重影响。尽管银行方面多次建议其提前退休,但他坚持要工作到60岁退休,银行也只能尊重其选择。

此事曝光后,网友们意见不一。有人表示:“每个人都会老去,今天是他,明天可能就是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但也有人提出:“既然要干到退休,为什么不考虑将他调离前台岗位,去中后台工作?前台这种需要高效服务的岗位,更适合眼疾手快的年轻人。”

然而,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员工的年龄,而是银行管理制度的僵化。当前,银行业普遍推行“干部年轻化”政策,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被迅速提拔至领导岗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繁重任务的往往是那些即将退休的老员工。在一些基层网点,60后的员工仍在前台忙碌,而90后的年轻人则坐在办公室担任行长职务。这种领导层与实际操作层的年龄断层现象,无疑加剧了银行内部的管理矛盾。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年轻管理者被提拔后并未展现出应有的激情和创新能力,反而过早地陷入了“养生模式”。他们不愿深入基层,不积极参与业务,而是将任务层层下压,搞所谓的“全员营销”。最终,冲在业务一线的仍然是那些身患职业病、但仍坚守岗位的老员工。

许多老领导对此深感无奈:“我们这代人是靠拼搏出来的,现在的年轻干部却是靠提拔上来的。”他们指出,许多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员工因年龄或关系问题被边缘化,晋升无望,只能在基层网点默默奉献。而银行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有经验、有资源、肯吃苦的实干家,而非眼高手低的“年轻干部”。

这起“放大镜柜员”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服务纠纷,实则暴露了银行业管理层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的深层次问题。为了激发银行的真正活力,必须建立公平透明的选拔机制,确保能者上、庸者下,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其最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