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港股市场在一季度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活力,牛市行情席卷而来,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随着市场风云变幻,港股的表现究竟如何,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回顾一季度,港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堪称惊艳。恒生指数在这一季度内累计涨幅超过15%,而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近21%,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力量。相比之下,纳斯达克指数在一季度表现不佳,累计下跌近11%,与港股市场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从板块角度看,一季度港股市场的热点频现。珠宝钟表概念板块因老铺黄金的持续飙升而表现抢眼,玩具及消闲用品板块也表现不俗,泡泡玛特和布鲁可等个股涨幅显著。半导体板块同样涨势强劲,中芯国际等科技概念股受到资金追捧。生物技术、线上零售商、汽车概念等板块也均有较大涨幅。
然而,并非所有板块都表现出色。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多元化零售商、重型基建等板块在一季度的表现相对疲软,跌幅居前。在大市值个股方面,阿里巴巴、小米集团、比亚迪股份等个股表现强劲,而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神华等个股则出现下跌。
港股市场的亮眼表现背后,是内外资金的蜂拥而入。尤其是南向资金的疯狂买入,成为推动行情上行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一季度南向资金呈现出持续、大幅流入的状态,科技股和银行股成为资金青睐的主要对象。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个股的买入量位居前列。
在二级市场火热的同时,港股IPO市场也迎来了大幅回暖。一季度,港股市场完成了多宗IPO,募资额创下自2021年以来第一季度的新高。其中,六宗IPO的募资额超过了10亿港元,推动平均交易规模大幅增长。新股表现同样不俗,脑动极光-B、古茗等个股上市以来累计涨幅显著。
港股IPO市场还出现了一股新潮流,即A股行业龙头纷纷赴港布局“A+H”模式。一季度首次提交申请的企业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A股的上市公司。这一趋势为港股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标的,并提升了市场的“含科量”。
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起来。随着港股交易量的回升、外资机构在港业务的扩展以及家族办公室数量的增加,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未来,港股市场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消费、科技、高股息等主线值得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