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推动下,半导体存储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国内外各大存储厂商纷纷调整策略,从减产转向涨价,预示着大容量与定制化存储时代的到来,市场信心显著增强。
据行业观察,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的兴起,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大幅降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这一趋势促使国产存储产业链从上游芯片到终端产品加速升级与融合,积极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
在AI推理时代,存储系统的升级成为关键。市场机构闪存市场总经理邰炜指出,存储市场的关注点已从价格下跌转向价值提升。2024年,全球DRAM和NAND Flash销售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670亿美元。面对供过于求的挑战,存储大厂如三星电子、美光、铠侠和SK海力士等纷纷采取减产措施,调控供应,并减少新增产能投放。
在供应受限的背景下,AI需求的增长为存储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近期,大厂涨价函频出,存储市场复苏趋势明显。闪迪率先打响涨价“第一枪”,宣布面向渠道和消费类产品涨价超10%;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也传出提价消息。国产存储厂商同样加入涨价行列,长江存储零售品牌致态计划自4月起上调提货价格,涨幅或超10%。
存储市场的涨价和复苏背后,是存储角色从辅助到核心的转变。随着AI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千亿级,开源模型生态蓬勃发展,原始语料库规模大幅提升,对存储系统的容量、速度和能效提出了更高要求。HBM等高性能内存成为AI训练时代的关键要素之一,而DeepSeek等技术的出现则推动了AI推理时代存储的新范式。
英韧科技技术副总裁陈杰表示,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降低对高性能硬件的依赖,实现了存储系统架构的优化。江波龙高管也指出,AI服务器对传统高性能内存的容量和读取性能要求显著提升,公司企业级固态硬盘等产品已在多个领域完成验证和批量出货。
从客户端来看,不仅传统互联网大厂和云计算服务商,更多行业和中小企业也开始部署本地大模型,形成了可观的市场规模,推动了国产固态硬盘厂商的崛起。忆恒创源CEO张泰乐表示,中小企业和个人纷纷部署本地AI大模型,打造本地数据库和知识库,提升了存储需求。同时,AI大厂的“军备竞赛”和闪存原厂的减产措施也缓解了市场供需失衡,预计今年存储市场将比去年更加乐观。
随着AI本地化部署的推进,企业级存储正向大容量持续进阶。多家存储厂商反映,国内外客户对大容量、高密度产品需求旺盛。在消费级市场,存储向大容量升级的趋势也日益显著。智能手机、AI PC的存储容量需求不断提高,旗舰机已标配1TB,基本款也至少从512GB起步。
在定制化需求方面,AI智能终端部署对存储的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在智能穿戴市场尤为显著,智能眼镜等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对存储尺寸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江波龙等存储厂商推出了超小尺寸和超薄的存储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工业化市场和车载存储领域,定制化需求同样旺盛。整车厂商与国产存储厂商的合作力度空前,推动了国产存储方案的规模化应用。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产存储生态正在加速融合。长江存储等国产闪存原厂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出了创新的三维NAND闪存架构。该架构为闪存带来了更高的输入输出速度、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高的品质可靠性。多家存储模组厂商表示产品适配了长江存储的闪存颗粒,部分产品良率甚至不低于国际一线颗粒型号。
在国际贸易新形势和人工智能市场推动下,国产存储厂商也在加速出海。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实现1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成为机电产品类别中单一出口价值最高的产品。国产主控芯片厂商如英韧科技等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与国际大厂合作,实现了差异化出海模式。
国产存储出海离不开本土制造优势。全球约70%的SSD都是中国制造后再出海。江波龙等存储厂商通过收购海外公司等方式,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出海能力。在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区,国产存储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实力,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