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一夜之间,每公斤咖啡豆的价格飙升了一元。这一年来,咖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中重塑自我。
令人惊讶的是,咖啡期货已成为比黄金更炙手可热的投资选择。据Wind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内,美国ICE咖啡期货的累计涨幅达到了约70%,远超同期国际金价28%的涨幅。自1977年以来,咖啡市场从未见证过如此景象。
一位咖啡烘焙商向记者透露,此次涨价周期已持续一年之久。从去年的3月8日至今,产品原料采购价上涨了约110%。尽管2月上旬价格略有回调,但咖啡期货的价格依然维持高位。
近年来,咖啡在中国迅速普及,人均咖啡饮用杯数从2016年的9杯增加到2023年的近17杯。上万家咖啡店在中国遍地开花,咖啡已从小资情调转变为打工人的日常饮品。无数供应商因此受益,他们比瑞幸等咖啡连锁品牌更早实现了盈利。曾经,为了保证咖啡豆供应,许多烘焙商甚至开启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财富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这一次,供应商们却陷入了困境。不仅咖啡豆本身价格上涨,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涨价。云南西双版纳的咖农们迎来了多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一位咖农表示,今年已经卖出了30吨咖啡湿果,收入直接翻倍。咖农们甚至无需自己寻找销售渠道,收购商紧随其后,争抢咖啡豆。
咖啡树的种植周期为三年,咖农们大多选择购买树苗。一位售卖咖啡苗的师傅表示,去年年初咖啡树苗的价格为3元多一棵,现在已经涨到了6元多。尽管价格上涨,咖农们依然满怀期望,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咖啡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同样感受到了涨价的压力。咖啡豆采摘工人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以往一公斤采摘费用为5、6元,现在已涨至8元多。随着行业对咖啡豆需求的激增,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不那么重要。
然而,在咖啡豆价格飙升的背景下,咖啡品牌却坚守着价格底线。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依然保持着9.9元的价格。一位瑞幸咖啡的员工表示,一杯咖啡只需要十几克豆子,即使咖啡豆价格上涨,对一杯咖啡的成本影响也有限。咖啡豆的成本在一杯咖啡中仅占不到4%,而租金和人力成本是决定咖啡价格更重要的因素。
对于精品咖啡店而言,几毛钱的成本上涨对利润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在一线城市,一杯咖啡的售价普遍在20元以上,贵的甚至高达50元。因此,尽管咖啡豆价格上涨,但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囤货的必要。
在这场涨价风暴中,最艰难的是中间商。生豆贸易商和烘焙商在上一轮咖啡热潮中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一次市场却让他们吐出赚来的钱。烘焙商们面临着巨大的生豆成本压力,尽管他们试图维护客源而不涨价,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市场的压力。
一些烘焙商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生豆价格而开始出售设备。大型烘焙商同样面临困境,由于规模化咖啡品牌与供应商签订锁价协议,即使源头涨价,烘焙商也不能提价。据报道,有烘焙厂每卖一公斤豆子就亏损2元,短短两个多月内已经亏损了300万元。
生豆商同样未能幸免。由于锁价协议的存在,一些生豆商每卖一车豆子就亏损数万元。没有锁价协议的生豆商也面临着快速出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寻找更多渠道以应对价格的快速变动。
关于此次咖啡豆价格疯涨的原因,业内存在不同看法。一些人将其归结为咖啡豆的减产,作为全球咖啡第一生产大国,巴西的咖啡豆产量有所下降。然而,更多人认为,头部品牌的囤货行为才是造成涨价的直接原因。以瑞幸为例,该公司与巴西签订了巨额咖啡豆采购计划,锁定了未来几年的咖啡豆供应价格。
国内咖啡品牌的迅速崛起也是推动咖啡豆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中国咖啡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全球咖啡消费量。根据USDA的数据,中国咖啡消费量过去十年增长了近150%。与此同时,中国现制咖啡门店总数已突破100万家,其中连锁品牌占比超过60%。
咖啡市场的热潮似乎没有停歇的趋势。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继续大规模扩张门店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或许,咖啡原料的供不应求已成为必然,几毛钱一斤的咖啡豆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