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场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座谈会近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场重要的会议中,农业高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代表——登海种业(002041.SZ)的名誉董事长李登海,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李登海,这位被业界尊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科学家,其职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李”,共同在中国农业科技的殿堂中占据了显赫的位置。尽管他的个人财富曾高达百亿,多次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但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对玉米育种事业怀有无比的热爱和执着。
李登海的农业科研之路始于一个偶然的机遇。1972年,他得知美国农民华莱士培育的玉米品种亩产量高达1250公斤,而中国当时的最高亩产量仅为125公斤。这一巨大的差距激发了他的斗志,他立志要打破中国的玉米高产纪录。通过自学和无数次的试验,李登海终于在1978年培育出了“掖单1号”玉米品种,亩产量达到了600公斤,这一成果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然而,李登海并未满足于此。他继续深耕玉米育种领域,于1985年成功培育出了中国第一种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此后,他带领团队自主育成了“掖单”和“登海”系列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我国跨世纪的主推品种,广泛种植于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在紧凑型玉米育种取得成功后,李登海又进军“超级玉米”研究,并于2005年取得了重大突破,“登海超试1号”新品种以亩产1402.86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夏玉米高产纪录。
在科研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李登海也深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他摒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陈旧模式,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之路。1985年,他带领团队成立了全国首家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民办农业科研单位——莱州市玉米研究所。此后,随着登海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逐渐成为了中国种业企业的佼佼者。
登海种业在李登海的带领下,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2年,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跨国种业集团——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合资成立了由登海种业控股的“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这一合作不仅为登海种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公司成为了中国加入WTO后在玉米方面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公司。
尽管身家丰厚,但李登海的生活却异常简朴。他日常饮食以大葱蘸酱、玉米面粥为主,出行时也选择经济舱的打折机票。他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玉米田中,享受着与玉米共处的时光。他坦言:“从本质上说,我始终是一个农民。”这种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执着追求,正是他能够取得如此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李登海作为全国种业代表和山东省民营企业代表发言。他表示,能够参会体现了国家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视,对种业安全的重视,以及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他将继续扎根乡野,深耕种业科技创新,带领企业更快更好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