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厂争抢家政蛋糕,蓝海还是荆棘之路?

   时间:2025-02-13 14:18:3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万能的互联网”上,流量、真相与优质住家阿姨成为了三大稀缺资源。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期间,家政市场迎来了最为繁忙的时刻,多地单次保洁、住家保姆等临时订单量激增。而实际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娃与就业“双城化”趋势的显现,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选择将家务琐事交给专业的家政阿姨来处理。

据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约为3000万,而实际需求则超过了5000万,用工缺口高达2000万。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不仅吸引了传统家政平台的关注,也让众多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

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近期都推出了家政特惠活动。京东App进行了大改版,首页下拉即可看到醒目的“京东生活”频道,涵盖了家政、洗衣、家电清洗等生活服务,并启动了“百县十万人招募计划”,斥资10亿开拓下沉市场。美团则推出了“49元2小时保洁”的超低价套餐,迅速在杭州招募了800名保洁员,试图通过高频低价策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

抖音生活服务的数据显示,在1月14日至20日期间,平台的宠物洗护、家政保洁订单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了148%和93%,其中大扫除小时保洁、精细擦窗、油烟机清洗等团购订单的增长尤为显著。

家政服务市场这块“大蛋糕”吸引了众多巨头的目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家政市场规模已达1.16万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1.3万亿元。然而,互联网平台的渗透率却不足15%,这意味着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开发。

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家政保洁的时薪已突破60元大关,维修、安装等服务的费用更是高达几千元,甚至超过了部分白领的日薪。这背后反映了供需关系的失衡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服务,如“上门代厨”、“上门喂猫遛狗”等,进一步推动了蓝领服务需求的增长。

然而,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家政服务市场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以58同城为例,该平台曾是本地生活服务的代名词,但近年来却频繁被用户投诉。有用户反映,在花费高额费用下单全屋打扫服务后,清洁效果不佳,还被工人诱导充值VIP,经历多个客服的协调仍未能妥善解决问题。类似的问题在微博、小红书、黑猫投诉平台上更是屡见不鲜。

在此背景下,京东、美团等平台的强势入局,试图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抢占市场份额。京东希望通过“购物送家政”、“PLUS会员积分兑换”等方式,将电商用户转化为本地生活用户;而美团则依托外卖、团购的流量优势,以高频业务补贴低频服务,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腾讯也推出了“小修小补”地图,依托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修补服务。

尽管互联网大厂们纷纷入局家政服务市场,但在下沉市场却遭遇了挑战。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成功让许多业内人士坚信“得下沉市场得天下”,然而在家政服务领域,大厂们却发现“互联网逻辑”在此失效。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更信任熟人经济,对于平台派单的服务人员存在戒备心理。同时,由于覆盖一个家政服务商家的成本较高,但GMV贡献却远不及一线城市,因此补贴战术在下沉市场难以持续。

家政服务作为非标品,难以有统一的标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在保洁服务中,“深度清洁”与“日常保洁”的价格不同,但服务质量却难以明确界定;在维修服务中,“配件更换”与“人工费”的定价也存在混乱现象。这些问题都导致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降低,客户极易流失。

因此,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要想在家政服务市场站稳脚跟,不仅需要提供便捷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更需要建立起规范的服务标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诸神之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家政服务市场的佼佼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