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正加速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未来数字中国蓝图的深远布局。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已迈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涵盖多个创新主体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成形。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主体能力的提升尤为显著。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在全球数字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数字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上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我国在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资源基础方面,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和数字人才规模均位居全球前列。金融资本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投资热度不减,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如5G网络的广泛应用和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的基础。
随着创新机制和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数据工作体系初步形成,数据基础制度日益完善。数字治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数字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我国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数字技术国际生态。
然而,我国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数字头部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有待加强,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国需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加强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的数字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同时加快营造全球化数字技术开源开放生态。
为了强化数字科技领军企业的主体地位,我国将协同开展前沿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资源倾斜与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加强数字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成果应用转化效率。围绕人工智能、云服务等重点创新链,打造新型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
在全球化数字技术开源开放生态的构建方面,我国将支持国内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推动国产大模型开源社区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建设国家级高质量数据集,营造开放融合的良好环境。
加强数字技术高端人才培养也是当务之急。我国将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创新,将软件思维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比例。同时,鼓励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采用国产基础软件工具,培养用户使用国产软件的习惯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