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明月繁星怀有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是寄托了民族悠远的梦想。21年前,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以“绕、落、回”为战略蓝图,这项浪漫与科学交织的壮举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从项目萌芽到圆满落幕,探月团队从零开始,克服重重难关,书写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辉煌篇章。嫦娥一号与二号成功绕月,三号平稳降落于虹湾,四号更是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五号则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这一系列成就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圆满达成,也为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尤为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的采样返回,成为我国航天与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谈及探月工程的象征,“月亮之上”这一标识无疑深入人心。2006年,该标识在北京揭晓,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创作,它从中国书法的笔触中汲取灵感,勾勒出一轮圆月,其上踏着一双脚印,寓意着月球探索的终极愿景。标识的龙头设计象征着中国航天如巨龙般腾飞,而和平鸽的构图则表达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愿景。整体图形巧妙地融合了古文“月”字,传达出探索的坚定信念。
回顾嫦娥系列探测器的辉煌历程,嫦娥一号作为首颗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成功绕月,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揽月梦。随后,嫦娥二号继续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并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技术,成为我国首个行星际探测器,探访拉格朗日点,开展小行星探测。
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着陆月球虹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跻身世界前列。而“鹊桥”中继星的发射,则为地月通信架起了桥梁,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提供了关键支持。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书写了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2020年,嫦娥五号携月壤成功返回,实现了中国航天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带回宝贵的月球样品,为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后续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
2024年,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并在轨测试成功,为嫦娥六号等后续任务提供了稳定的中继通信服务。同年,嫦娥六号历经53天的太空之旅,成功带回世界首份月球背面样品,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此次任务不仅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还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
探月工程的辉煌成就,离不开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探月精神的深刻内涵,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由空白走向领跑,也为我国高技术领域关键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嫦娥七号任务的稳步推进,以及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月球探测事业正迈向新的高度,向着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