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行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这一趋势不仅要求多学科、多领域的紧密合作,更期望通过共同努力,将卫星数据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近期,一篇由国际知名卫星遥感专家Aravind撰写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名为《推动卫星数据主流化:遥感专家的机遇、挑战与差距》,深入探讨了卫星遥感在迈向主流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文章中,Aravind强调了遥感技术作为一个横向领域,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构建针对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
据统计,截至2023年5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已达到7560颗,其中约1275颗为地球观测卫星,且近90%属于公司私有。随着遥感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让这些数据真正走向主流市场,成为像全球定位系统(GPS)一样普及的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Aravind在文章中提出了遥感行业发展的三大关键差距:技术可用性、用户认知和技术采用。尽管在技术可用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用户认知和技术采用仍面临巨大挑战。遥感圈子往往过于关注技术创新,而忽视了潜在用户对卫星数据价值的认知,以及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文章还指出了遥感应用的三重挑战:成本可负担性、数据可获取性、系统可扩展性、服务可靠性和数据可用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卫星数据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效果。特别是数据的可用性,需要遥感行业深刻理解用户需求,为特定应用场景提供分析就绪的数据产品。
除了这些挑战外,遥感行业还面临着“黑盒问题”。即遥感计算方法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不足,导致用户难以理解和接受数据结果。特别是在金融、保险等对数据质量要求极高的领域,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和差距,Aravind认为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遥感技术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真正的价值在于与行业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他提到,新兴应用将需要遥感行业与拥有领域专业知识的市场垂直领域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未来,遥感行业需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各行业,与领域专家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卫星数据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基础工具,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