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去年一系列重大调整,阿里巴巴依旧面临诸多挑战。今年,阿里巴巴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宣布剥离非核心业务,首先是将高鑫零售挂牌出售,随后又决定放手银泰百货,标志着其正式退出这个历经十年耕耘的线下零售领域。
其实,阿里巴巴的这一系列动作早有预兆。去年,马云重新回归一线后,提出了“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战略口号,随后公司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深刻变革,主业聚焦战略日益明确。
阿里巴巴选择放弃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是其坚定回归线上市场的信号。早在去年10月,高鑫零售就曾发布公告透露,其控股股东阿里巴巴正在与要约收购人探讨收购事项。而此次与银泰百货的彻底分手,更让外界看清了阿里巴巴回归线上的决心。
从阿里巴巴的角度来看,线下零售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自2017年阿里巴巴收购银泰百货以来,投入资金超过200亿,但最终仅以74亿出售,若仅从初始投入来看,亏损高达93亿人民币。然而,银泰百货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天猫起步阶段,帮助引入了众多优质品牌商。如今,天猫已吸引超过30万家品牌商入驻,银泰百货对阿里巴巴的资源增长作用减弱,反而因高成本投入成为负担。据阿里财报显示,若剔除高鑫零售、盒马及银泰等实体零售业务,阿里集团收入和经调整EBITA率将表现更佳。
同时,线下零售业正经历历史性变革,AI、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在这个关键时刻,阿里巴巴需要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选择。尽管线下超市正面临结构性机会,需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实现新发展,但阿里巴巴显然缺乏直接动力参与这场变革。相比之下,由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参与的即时零售展现出强劲势头,更符合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
从2016年提出新零售战略,到2024年彻底放手,阿里巴巴似乎已认识到自身在零售业中的局限,不再坚持原有想法。形式上,阿里巴巴已明确“回归主业”的决心,不再继续投入重资产的线下实体,并陆续退出非核心投资业务。实质上,阿里巴巴过去十年在新零售领域的探索已宣告终结。
客观而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阿里巴巴的大手笔投资曾为其带来财务回报和战略协同。银泰百货、高鑫零售与阿里巴巴菜鸟、支付宝、饿了么的协同,曾为阿里巴巴征战线下市场带来巨大机遇。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并非完全失败。然而,拼多多、抖音等新势力的崛起表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并未站在行业发展的超级主线上。
尽管新零售效果不佳,但阿里巴巴并未停止对零售市场的探索。最近,1688在郑州机场开设了“1688河南选品中心”,旨在打造“白牌供应链超市”,对标山姆。这一举措显示出阿里巴巴意在挖掘1688的供应链优势,继续参与市场竞争。
在九年探索与最终放手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不仅验证了互联网的神奇之处,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这或许正是其决定聚焦电商与AI技术的原因。在电商层面,阿里巴巴通过AI技术对核心电商业务淘天进行深度改造,优化用户购物体验,提升商家运营效率。同时,阿里巴巴全面押注AI技术,通过投资、自研等方式抢占时代先机。目前,阿里云正在重构底层硬件、计算、存储等,并与AI场景有机适配,已诞生多个AI应用。
除了自研AI应用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一批国内知名的AI大模型独角兽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AI搜索夸克实现高速增长,引入AI的钉钉成为众多企业的智能化助手,其他如饿了么、高德、优酷、菜鸟等业务也在落地AI垂直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不管是对外投资还是内部应用,AI都已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投入方向。随着阿里巴巴从点到面的变革展开,其正在电商与技术领域找回自己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