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上的烘焙巨头克莉丝汀(01210.HK),其长达近13年的上市旅程即将画上句号。港交所已正式宣告,该公司将于今年12月27日退市,这一决定源自克莉丝汀未能遵守复牌指引及上市规则,特别是未能发布2022年及之后的财务报告和全面信息披露。
克莉丝汀的故事,曾是资本市场的一段佳话,但如今却成为了反面教材。自去年4月停牌以来,克莉丝汀一直未能解决其内部问题和财务困境,高层动荡、管理混乱、产品创新缺失等问题频发,最终导致企业走向衰败。
公司内部斗争尤为激烈,创始人罗田安被股东“围剿”,最终在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被罢免董事职位,随后失去董事会主席等职务。2018年,罗田安又卸任了CEO一职。然而,他并未就此放弃,多次试图通过股东大会“清洗”董事会成员,并对公司资金使用情况提出质疑。
高层动荡导致克莉丝汀的管理层频繁变动,决策僵局、员工士气低落、品牌形象受损等问题接踵而至。港交所也对克莉丝汀的高管进行了多次纪律处分,包括罗田安在内的多名董事被公开谴责,显示出公司内部治理的严重问题。
在业务层面,克莉丝汀也未能逃脱困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缺乏创新的产品,克莉丝汀的门店数量从2013年的高峰时期超过1000家,缩减至2022年上半年的246家,如今更是传闻已全部关闭。公司收入自2015年起持续下滑,至2021年仅剩2.92亿元人民币,而利润方面更是多年未实现盈利,累计亏损高达约13.6亿元。
克莉丝汀的财务状况也急剧恶化,拖欠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和员工薪酬等问题频发,导致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所有零售门店暂时关闭。为自救,克莉丝汀曾尝试出售物业,但杯水车薪,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克莉丝汀的退市并非个例。港交所为净化资本市场,不断优化淘汰机制,大量“劣质股”被淘汰出局。今年港股市场已有48家企业退市,其中31家被取消上市地位,占比超过六成。港交所通过清除这些企业,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
自2018年港交所推出“快速除牌”机制以来,主板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港交所将有权取消其上市地位。这一机制有效加速了劣质企业的淘汰,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克莉丝汀的退市,再次提醒了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必须注重内部治理、财务透明和产品创新,否则即使曾经风光无限,也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