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近日在中国市场完成重大战略调整,宣布与中国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博裕投资达成深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共同组建合资企业运营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其中博裕投资以约40亿美元企业价值获得合资公司60%控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并持续持有品牌知识产权。
这场持续数月的资本博弈最终尘埃落定,标志着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进入全新阶段。早在2024年7月,星巴克就在全球股东大会上释放引入战略伙伴的信号,随后引发超过20家国际资本机构的激烈角逐。最终入围的竞争者中,博裕资本与凯雷集团展开终极对决,最终凭借本土化运营优势胜出。
财务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业务虽保持增长态势——2025财年实现220亿元人民币营收,同比增长近5%,但市场占有率已从2019年的34%滑落至14%。欧睿国际研究指出,中国咖啡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本土品牌与新兴业态的崛起对传统巨头形成显著冲击。
对于星巴克而言,此次战略调整意味着从直接运营商向品牌授权方的角色转变。美国总部承认,在应对中国本土化竞争方面已难以保持全面优势,通过引入博裕的本地化资源,可加速渗透三四线城市及新兴消费区域。新合资公司计划以上海为总部,在现有8000家门店基础上,向2万家门店目标发起冲刺。
这种转型路径早有成功先例。2016年百胜中国分拆时引入春华资本,2017年麦当劳中国"金拱门"转型中牵手中信资本,均通过本土化资本运作实现快速扩张。数据显示,麦当劳中国门店从2000家增至近8000家,肯德基更突破12000家,验证了"资本+本土"模式的可行性。
接手控股权的博裕资本面临双重考验:既要实现财务回报目标,又需维护品牌调性。合资公司可能采取产品本土化、开放加盟等策略加速扩张,但如何平衡标准化与差异化成为关键。博裕投资合伙人透露,将重点打造"更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消费体验",这预示着菜单创新、数字化服务等领域将有重大突破。
这场资本与品牌的联姻,实质是跨国企业重新校准中国战略的缩影。当直接市场竞争优势减弱时,通过股权结构调整引入本土智慧,既保留品牌核心价值,又借助资本力量激活市场潜力。随着2万家门店蓝图的展开,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将进入资本运作与消费洞察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