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枣集中上市期,大量冬枣涌入全国水果市场。记者走访济南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商超及水果批发市场发现,山东沾化冬枣、陕西大荔冬枣和新疆冬枣已成为市场主流品种。不同产地的冬枣价格差异显著,最低每斤5元,最高可达几十元,形成明显的价格分层现象。
沾化冬枣的价格体系最为复杂。普通商超售价集中在6-12元/斤,精品水果店优质果可达30元/斤。据沾化区下洼镇冬枣产业办公室主任刘荣昌介绍,当地冬枣分为普通冬枣和二代冬枣两类。普通冬枣以露天种植为主,产量高但品质波动大,均价3-5元/斤,优质果最高可达15元/斤。二代冬枣作为嫁接改良品种,具有果形大、皮薄、糖度高的特点,地头收购价普遍在20元/斤以上,优质果甚至突破50元/斤。不过,近期山东连续阴雨导致裂果率上升,商品果产量下降近三成,市场售价较初期下调约20%,目前二代冬枣价格已降至10-40元/斤区间。
陕西大荔冬枣的市场策略主打"时间差"。通过温室大棚技术,该产区冬枣上市期可提前至6-7月,每提前一天价格就能上涨数元。但进入9月下旬后,随着其他产区冬枣集中上市,价格迅速回落。目前大荔冬枣市场价保持在5-12元/斤,10月盛果期结束后市场占比明显降低。
新疆冬枣则锁定高端消费市场。得益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新疆冬枣以甜脆口感和优良品质著称,但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其零售价长期处于高位。济南某高端超市售价达29元/斤,电商平台普遍集中在20-35元/斤。
电商平台成为冬枣销售的重要渠道。沾化区冬枣年产量预计超过7亿斤,其中55%-60%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滨州市沾化冬枣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达透露,广东省电商平台冬枣消费量占比达12%。吴守军二代冬枣园负责人刘静表示,园内六七千斤冬枣通过线上销往各地。隆新华二代冬枣园负责人隆宽哲也证实,线上销售占比达80%,主要客户来自一线城市。
但冬枣的"鲜食窗口期"仅有2个月左右。由于含水量高、果皮薄,成熟后遇雨极易开裂,露天种植的枣农需根据天气灵活调整采摘时间。大棚种植的冬枣最迟11月初入库,超过这个时间品质会明显下降。即便进入冷库,保鲜期也只能延长1个月,12月后鲜果将逐步退出市场。
深加工产业成为延长冬枣销售周期的关键。但目前全国冬枣深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且产品未实现规模化生产。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子恒坦言,消费者普遍认为冬枣就该鲜食,对加工制品接受度不高。为此,公司选择从供应端发力,生产冬枣馅料等产品,既满足食品加工企业需求,又解决了枣农小果、次果的销售难题。
在市场竞争中,"抢早"与"保优"成为枣农的两大策略。部分果农为规避天气风险,在果实未完全成熟时提前采摘,导致品质下降只能低价销售。陕西大荔冬枣的早上市优势,也对后期上市的沾化冬枣价格产生冲击。但也有枣农坚持品质优先,隆新华二代冬枣园负责人隆宽哲表示,即便遇到阴雨天气,也坚持让冬枣自然成熟后再采摘,相信优质产品终将赢得市场。
山东省果树研究院研究员张琼指出,沾化冬枣的品质优势源于多重因素:地处北纬37°黄金纬度线,盐碱地环境为养分积累提供条件,加上优良品种基因和较高种植管理水平。目前沾化区大棚种植面积已突破6万亩,有效降低了天气对品质的影响,使各项指标趋于稳定。
品牌保护成为沾化冬枣发展的重要课题。每年9月底正式上市前,市场上就已出现大量"沾化冬枣",价格品质参差不齐。电商平台中,不少店铺打着"产地直发"旗号销售,但商品详情难见真实产地信息。吴守军二代冬枣园负责人刘静表示,早期"假枣"对市场冲击较大,但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消费者辨别能力增强,假货影响已明显降低。滨州市沾化冬枣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达建议,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此前,沾化冬枣曾因早熟品种挤压陷入发展瓶颈,部分枣园出现撂荒现象。为突破困境,当地培育出优质品种"沾东2号",不仅帮助产业走出低谷,更以更优品质提升品牌价值,实现枣农收益阶梯式增长。张琼表示,沾化冬枣品牌价值已达56.1亿元,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持续提升品质,实现品牌价值与产品质量的深度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