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31个省份2025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全部公布,区域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引发广泛关注。广东、江苏两大经济强省继续领跑全国,双双突破十万亿元大关,其中广东省以105176.98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稳居首位,同比增长4.1%;江苏省紧随其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811亿元,增速达5.4%,超额完成年初设定的"5%以上"增长目标。
工业经济成为江苏保持强劲增长的核心动力。据江苏省统计局分析,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制造业基础持续巩固。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增速方面,江苏以5.2%显著领先广东的2.7%,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直接反映在两省经济增速的差距上。数据显示,江苏与广东的GDP差距正逐年缩小:2023年相差7451亿元,2024年缩减至4626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这一差距进一步收窄至23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95亿元略有扩大,但全年经济排名悬念仍保留至第四季度。
在城市经济榜单中,江苏省表现亮眼,苏州、南京双双跻身全国前十。苏州市以19930.21亿元的生产总值位列第六,同比增长5.5%,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外资与工业投资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南京市则以14059.49亿元守住第十位,同比增长5.2%,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经济增速在2022至2024年间曾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前三季度终于与全国增速持平。
紧追南京的宁波市成为近年城市经济格局中的最大变量。自2017年晋级"万亿俱乐部"以来,宁波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先后超越佛山、长沙、无锡、青岛和天津,城市排名从第16位跃升至第11位。2024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7.7亿元,与第十名南京(18500.81亿元)的差距不足400亿元。不过数据显示,南京前三季度GDP增量达935.06亿元,高于宁波的848.61亿元,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均实现反超,短期内被超越的风险显著降低。
区域经济专家指出,当前江苏与广东的竞争已从总量比拼转向质量较量,江苏在工业投资、制造业升级方面的优势与广东在数字经济、外贸领域的特长形成鲜明对比。而城市层面的竞争则反映出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产业梯度转移与协同发展的新趋势,南京与宁波的"第十名之争"本质上是先进制造业与港口经济两种发展模式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