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近日在北京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闭门研讨会上,首次公开了公司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这场以“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系统”为主题的会议上,远景发布了“天机”气象大模型和“天枢”能源大模型,同时推出了伽利略AI风机、伽利略AI储能等创新技术产品,标志着这家传统能源企业正式向AI领域发起全面进军。
张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人工智能正经历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范式革命将使系统具备自我感知、决策和进化的能力。他强调,AI已突破工具属性,正在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渗透,形成“物理人工智能”的新形态。这种技术通过采集物理世界数据,经AI算法处理后驱动执行机构,最终实现对现实环境的干预。
在能源领域,这种技术变革正带来深刻影响。传统能源系统中分散在风场、光伏电站和电网节点的数据,通过AI整合分析后,可使无序的能源流动变得可控高效。张雷指出,能源智能化是推动行业拥抱AI的核心动力,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复杂度提升和市场化改革深化,AI将成为应对风险、捕捉机遇的关键工具。
远景正在构建的能源大模型体系,正是基于物理人工智能与气象模型的融合。其中“天机”模型显著提升了中长期气象预测精度,而“天枢”模型则专注于优化储能和风机收益,辅助电力交易决策和资产投资规划。这些技术已应用于风机、储能设备、升压站及零碳产业园等场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作为首个训练场,将验证模型在全球最大绿色氢氨工程中的实际效果。
行业竞逐已悄然展开。国家能源集团6月发布的“擎源”千亿参数模型,通过融合多元数据开发全栈产品,实现发电动态优化;国能日新8月推出的“旷冥”3.0版本,覆盖近6000家场站实测数据,提供全链路气象预测服务。科技巨头方面,阿里云、华为云等企业正将AI应用延伸至能源产业,但受限于行业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严苛要求,核心业务场景的落地仍需突破准确度瓶颈。
张雷认为,中国在物理人工智能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积累,有望使中国在该领域实现全球领先。他判断,未来能源行业竞争将从物质资产转向AI资产,能源大模型将成为推动双碳转型、结束行业内卷的关键力量。远景作为能源系统公司,通过整合电池、风机、氢能等全链条技术,正在构建具有全局观的系统解决方案。
据行业观察,当前AI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呈现差异化特征。国有企业因行业标杆效应和社会责任意识,对新技术接受度较高,而民营企业的探索则更侧重商业价值验证。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预计未来1-3年内,物理人工智能将在能源行业产生实质性突破,形成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