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着重指出,要持续完善并强化投资者保护体系,为中小投资者构筑更加稳固的“安全网”。同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针对中小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新股发行定价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新政明确要求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通过提高长期锁仓机构的配售比例,抑制短期投机行为。具体措施包括研究提升网下投资者中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更长的机构的配售份额,同时严格限制存在故意抬高或压低报价行为的询价机构参与首发证券配售。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分析称,此举直击新股发行定价虚高的痛点,通过机制改革降低中小投资者入市成本,引导市场关注企业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套利。
在上市公司回报机制方面,新政鼓励采用注销式回购、增加分红频次等措施。数据显示,202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3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新政要求上市公司增强分红稳定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成为常态,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针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经营机构与中小投资者的纠纷问题,新政构建了“双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求经营机构提供更多适配中小投资者的产品和服务,出现纠纷时主动推动解决;另一方面支持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审理中依法对格式条款作出有利于投资者的解释。陈雳指出,这一组合拳破解了过往投资者面对“合同免责条款”时的维权困境,显著提升了纠纷解决的公平性。
在交易环境优化方面,新政提出多项改革:提高融资融券业务透明度,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统一管理交易单元,严禁为特定投资者提供特殊便利。这些措施旨在营造公平透明的交易制度,保障中小投资者平等参与市场。
针对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新政建立了差异化机制。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下,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在主动退市情形下,强制提供现金选择权。陈雳表示,此举确保投资者在市场出清过程中拥有明确权利保障和退出路径,避免成为“弱势受害者”。
新政强调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系统整治各类损害投资者权益的市场乱象,全方位筑牢中小投资者保护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