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出台《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针对当前资本市场中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此次新政从发行定价、分红机制、纠纷处理到退市保护等环节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旨在提升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获得感。
针对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存在的争议,新政明确要求优化定价流程。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锁定期超过12个月且持股比例较高的网下投资者配售比例,同时建立询价机构信用评估体系,对频繁出现异常报价的机构采取暂停网下配售资格等惩戒措施。数据显示,2025年沪深两市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较上年下降15%,定价合理性显著提升。
在投资者回报机制方面,新政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分红制度。要求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的上市公司需详细说明原因,同时推广注销式回购等创新回报方式。根据最新统计,202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3万亿元,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采用注销式回购的公司数量同比增长40%。
针对经营机构与投资者的纠纷问题,新政构建了多层次解决机制。要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设立专门的中小投资者服务部门,建立纠纷调解前置程序。同时赋予司法机关对格式合同条款的倾斜性解释权,在诉讼仲裁中优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某大型券商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其投资者纠纷处理周期已从平均45天缩短至28天。
在交易公平性保障方面,新政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提高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频率,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备制度,统一交易单元管理标准。特别强调严禁任何机构为特定投资者提供交易通道、数据接口等差异化服务,确保所有市场主体享有平等交易机会。某量化交易公司因违规提供加速交易服务被处以巨额罚款的案例,彰显了监管层维护市场公平的决心。
针对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新政建立了差异化补偿机制。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下,要求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设立专项赔付基金;在主动退市情况下,强制要求提供现金选择权或股份回购方案。2025年共有12家上市公司实施退市,其中9家通过专项赔付机制有效保护了中小投资者权益,涉及补偿金额超过80亿元。
监管部门同步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25年共查处欺诈发行案件23起,财务造假案件41起,处罚金额合计超过150亿元。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将严重违法主体纳入市场禁入名单,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监管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