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聚变能源领域迎来一场盛会——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30届聚变能大会在中国举行。这场以“聚变能:清洁能源未来”为主题的会议,吸引了来自61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近20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聚变能这一前沿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作为中国核聚变技术探索的重要力量,新奥集团在此次大会上成为焦点。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聚变能源商业化的民营企业,新奥携其氢硼聚变技术亮相国际舞台,与全球顶尖聚变专家展开深入交流。新奥能源研究院院长刘敏胜受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及部长级会议,并在大会聚变成果展上展示了新奥在商用聚变领域的最新突破。
新奥的“玄龙-50U”装置在此次大会上大放异彩。该装置成功实现了“突破百万安培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电流、达成秒量级1.2T强磁场”两项关键技术成果,这些成果被收录于IAEA《聚变能源展望2025》报告,标志着中国聚变技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高度认可。
大会期间,新奥的聚变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的目光。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专业讲解,新奥详细展示了氢硼聚变路线的最新进展,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多位中外学者与新奥团队就氢硼聚变的技术细节、商业化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多轮交流,对新奥在聚变领域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前,中国“核聚变第一阵营”正通过“氘氚”、“氢硼”等多元化技术路线,加速推动聚变能源的商业化进程。新奥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聚焦氢硼路线,致力于开发清洁安全、燃料易得、成本低廉的商用聚变能源。刘敏胜介绍,新奥已经先后建成两代球形环聚变实验装置,并在玄龙-50U装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立足技术突破,新奥已经启动了下一代装置“和龙-2”的建设工作,并计划于2027年建成并开展氢硼燃烧实验。这一系列工程进展,为新奥实现“实验-点火-发电”三步走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也让全球看到了中国聚变能源商业化的清晰时间表。
世界聚变能源集团(WFEG)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于2023年发起成立,旨在推动各国加大核科技产业投入,加快聚变能工程示范和商业应用。此次大会是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IAEA第30届聚变能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吸引了来自27个国家、6个国际组织的约150人参加部长级会议,56家聚变产业链单位参展,展示了国际国内聚变科研与创新的最新成果。
在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新奥也积极倡导开放合作,共同破解聚变课题。大会期间,新奥通过冷餐会、学术边会等技术交流活动,邀请各国专家学者围绕氢硼聚变科学现状、国际合作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其中,“氢硼聚变在中国的发展”冷餐会吸引了英、法、德、意等国的近百位聚变领域杰出学者参与,共同探讨聚变未来与合作前景。
“聚变是人类的未来,需要凝聚全球智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放合作。”刘敏胜强调。目前,新奥已经联合四大洲11个国家的75家顶尖机构,与北京大学共建“北大-新奥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设立聚变智能实验室,形成了“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新奥还启动了氢硼聚变研究基金,吸引了国内19所机构提交27份提案,其中18个前沿项目已获得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