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市场IPO热度持续攀升,融资规模同比激增超两倍,这一趋势不仅重塑了投行业务格局,更引发了中外资机构对人才资源的激烈争夺。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香港IPO募资总额达1829.1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55.81亿港元增长229%,同时定增和配股募资规模分别同比暴增270%和570%。目前排队企业超过200家,投行业务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面对业务量井喷,国际投行率先调整战略布局。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总裁施南德公开表示,基于对中国市场活跃度的持续看好,该机构正加速香港团队扩张,步伐较12至18个月前明显加快。除香港外,印度孟买等亚太地区也同步启动招聘计划。摩根大通更将亚太企业银行部门人员规模扩张至原目标的两倍,截至2025年7月已实现20%增长,并计划明年再增员20%。
主权基金与国际长线资金的参与热情成为重要推手。据瑞银观察,境外机构对港股IPO的参与度创2021年以来新高,全球主流主权基金和长线基金更倾向选择细分行业龙头,具备稳定增长、现金流及分红能力的企业尤其受青睐。这种资金流向直接导致投行人才供需失衡,香港市场优秀从业人员出现阶段性短缺。
中资机构凭借境内外一体化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中信建投国际总经理助理沈杰指出,具备跨境协调能力的中资券商在产能紧张时更具优势,境内投行人员可快速补充香港业务需求。瑞银则通过全资控股瑞银证券强化在岸业务,结合其深耕内地35年、香港60年的经验,构建起综合跨境服务平台。这种模式使其在IPO、再融资、跨境发债等业务中具备综合服务能力。
财富管理领域成为新的竞争焦点。随着内地家庭储蓄五年间增加55万亿元,跨境资产配置需求激增,香港正着力打造全球最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中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国际负责人刁智海透露,其香港团队从7年前的30人扩展至现在的150人,其中客户经理达70名。该公司明确将香港作为国际业务中心,境内财富管理团队规模达7000人,客户经理近4000人。
瑞银财富管理业务也展现出协同效应,其投资银行部门通过深度洞察客户投资行为和潜在需求,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亚太联席主管Oliver Brinkmann特别提到,区域增长计划中人才扩张与业务布局形成良性互动,这种策略在2025年人员规模翻倍的目标中已得到验证。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当前投行人才流动呈现明显特征:过去两年因国际机构收缩战略流失的人员,正加速向具备境内外联动能力的中资机构回流。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人才分布格局,更推动着投行业务模式向综合化、跨境化方向演进。随着A股与港股市场联动性增强,中外资机构在投资银行与财富管理领域的双重布局,正在重塑亚洲金融市场的竞争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