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1-8月内河港口吞吐量盘点:苏州领跑,岳阳增速亮眼有望逆袭

   时间:2025-10-13 21:43:3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作为全球最大的内河航运国家,中国依托长江、珠江、淮河等水系构建起庞大的内河运输网络。水路运输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优势——仅为公路运输的七分之一、铁路运输的三分之一,持续推动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发展。当前,平陆运河、浙赣运河等重点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水运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作用。

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1月至8月期间,全国主要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现明显梯队分布。苏州港以4.06亿吨的吞吐量稳居榜首,同比增长4.8%,集装箱吞吐量达675万TEU。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港口拥有12.5米深水航道,曾成功停靠26万吨级铁矿石货轮,其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大港区的协同运作,奠定了其"无敌级"地位。

长江中下游港口构成第二梯队,镇江港以1.88亿吨吞吐量位列第二,同比增长1.1%;南京港虽以1.76亿吨位居第三,但出现2.2%的同比下滑;九江港则以1.56亿吨和10.4%的增速紧随其后。这三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32万TEU、267万TEU和66万TEU,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第三梯队包含南通(沿江)港、宜昌港和芜湖港,吞吐量均突破1亿吨。其中南通港完成1.45亿吨,但出现12.2%的同比下滑;宜昌港以1.1亿吨和10.1%的增速表现亮眼;芜湖港则实现1.08亿吨吞吐量,同比增长6.1%。三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52万TEU、17万TEU和118万TEU。

第四梯队聚集了九个吞吐量在9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的港口。嘉兴内河港以9727万吨领跑,同比增长6.5%;岳阳港凭借38.4%的增速达到9664万吨;武汉港完成9644万吨,增长9.6%;湖州港以9636万吨和1.1%的增速紧随其后。重庆港、马鞍山港分别完成9559万吨和9109万吨,增速达12.5%和9.6%。

第五梯队中,梧州港和黄石港以8085万吨、8076万吨的吞吐量入围前十五,增速分别达到61.4%和29.5%,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69万TEU和4万TEU。值得关注的是,济宁港凭借京杭大运河优势,完成7571万吨吞吐量,同比增长14%,成为北方内河港口领军者;佛山港虽以7036万吨位列其后,但出现2.2%的同比下滑。

区域发展特征显著,长江沿线港口占据绝对优势,前十五强中超过半数位于长江经济带。增速方面,梧州港、岳阳港表现突出,分别以61.4%和38.4%的增速领跑。集装箱运输领域,南京港、苏州港、佛山港形成第一集团,吞吐量均超过200万TEU。随着运河工程的持续推进,内河港口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