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河南何以成全球资本“新宠”?产业、通道、人才、环境共筑投资热土

   时间:2025-10-24 19:02:4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我们来到这里,不是单纯寻找市场,而是与河南共同创造未来。”在洛阳举行的“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上,一位外资企业代表的话引发共鸣。此次活动以“全球产业链 区域新支点”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国际基金和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合作机遇。活动现场,多组中外企业完成签约,多位外商分享了在中国、在河南的投资心得。

河南为何能吸引全球资本的目光?答案首先藏在完整的产业体系中。作为中国少数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河南的制造业正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2024年,河南汽车出口额达336.2亿元,是2020年的8倍多;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10米液压支架等高端装备相继下线。宁德时代、洛阳钼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201家世界500强、186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河南,外资企业贡献了全省近一半的进出口总值,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

“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配套。”德国克诺尔中国区副总裁张丹阳说。这家拥有120年历史的轨道装备企业自2011年扎根河南后,产品已应用于郑州地铁多条线路,累计装车超300列。随着洛阳地铁3、4号线规划推进,克诺尔计划进一步深化合作。

河南的开放通道,是吸引全球资本的另一大优势。“从郑州出发,航空货运24小时可达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班列12天可抵达德国杜伊斯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魏学彬介绍。目前,河南已构建“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立体开放网络: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中欧班列覆盖欧亚40个国家140余座城市,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条铁海直运线路和40余条内河集装箱航线打通“出海最后一公里”。

因特龙(洛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瓦西里·科瓦列夫对此深有体会。这家与中国合作近20年的企业,已在洛阳设立办公室,其生产的矿山、近海工业检测设备通过河南的开放通道远销多地。“立足河南,能更好地走进中国市场。”瓦西里透露,公司计划持续加大在豫投资。

人才储备,是河南吸引外资的又一关键因素。河南拥有5700多万劳动适龄人口、1970万技能人才、178所高等院校和321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学英分享了合作案例:“我们的碧波计划已覆盖100所学校、10万余学生。在河南,我们与许昌技师学院、郑州铁路技师学院合作培养的学生,能匹配高端制造、低碳转型的人才需求。”

洛轴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懂技术、能创新的人才。”近年来,洛轴每年将营业收入的6%投入研发,新产品产值从2021年的7.74亿元增至2024年的16.05亿元,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近70%。这背后,是一支400多人的专职研发团队。“河南的人才储备扎实,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吸纳本土人才,同时引进国际人才。”

营商环境的改善,也让外资企业信心倍增。“95%以上涉企事项全程网办,企业用电、用水、用气、开办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先进。”河南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在外资企业口中得到印证。张丹阳说:“在我们集团高管访华期间,河南省、市各级部门主动对接,高效解决了运营中的具体问题。这种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长期深耕的信心。”

活动现场,郑州航空港汽车产业投资集团与本奥米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与善水阿曼能源转型基金等10余组项目完成签约,涵盖资本合作、能源转型、科技创新、供应链合作等领域。

“十四五”以来,河南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累计达5.3万亿元,超300家河南企业“走出去”布局50多个国家。蜜雪冰城在东南亚门店超4000家,中铁装备盾构机出口马来西亚……这些成果,让“投资河南”从选择变成了共识。当产业、通道、人才、环境形成合力,全球资本加速“重仓”河南,便成为必然。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