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美商贸交锋:贝森特指责无果,李成钢坚守底线彰显中国力量

   时间:2025-10-19 03:09:5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美商贸谈判的敏感时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对中方谈判代表、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的公开指责,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讨论。这一突破外交常规的举动,连一向以中立著称的《华尔街日报》都评论称,此举打破了谈判中“不点名批评”的潜规则。

外交场合向来遵循“点到为止”的默契。正如商业谈判中,即使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也往往以“后续再议”收场,而非直接指责对方代表。贝森特的激烈言辞,被外界解读为美国在谈判中陷入困境的信号。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在关税、科技供应链等议题上占据优势,其代表不太可能采取如此强硬的公开表态。

李成钢副部长在谈判中的表现,被视为中方坚定立场的体现。面对美国以关税为武器、试图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迫使中方让步的策略,他始终明确划出底线,对不合理要求坚决说“不”。这种不妥协的态度,让美国的施压策略未能奏效。

美国长期以“谈判主导者”自居,习惯通过施压迫使他国让步。但此次事件表明,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中美关系。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在贸易、技术等领域的自主性增强,不再满足于被动应对。这种变化,使得美国惯用的“施压-让步”模式逐渐失效。

正如中国古语所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国际经贸格局中,中国已具备与美国平等对话的能力。若美国仍试图通过指责、施压等手段达成目标,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削弱自身在谈判中的主动权。

此次事件的核心,在于美国未能通过施压获得预期利益后的情绪化反应。它反映出中国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角色的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坚守,从单方面妥协到平等协商。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谈判代表的专业素养。

中方始终主张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合作,而非通过单方面让步换取短暂平衡。若美国希望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调整策略,以诚意和尊重替代指责与施压。毕竟,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任何一方都无法通过强硬手段迫使对方接受不合理条件。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