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假期恰逢中秋,长达八天的假期不仅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为消费市场的爆发创造了绝佳条件。作为观察“假期经济”的重要窗口,中国十一假期向来备受关注。今年,本地生活领域成为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各大平台纷纷在此领域发力。
高德地图在这一背景下高调推出扫街榜,同时淘宝闪购开始试点到店团购业务。对于新老玩家而言,这个十一黄金周不仅是到店业务的一次重要考验,更是影响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节点。作为阿里巴巴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先锋,高德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上线仅23天的高德扫街榜去重用户已突破4亿。与此同时,高德App的日活跃用户数(DAU)在10月1日达到3.6亿的峰值,创下历史新高。与微信、抖音、ChatGPT等产品的用户增长速度相比,高德扫街榜用23天刷新了用户破亿的纪录,展现了惊人的市场吸引力。
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流量的变化和用户的选择,更体现了背后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成功。高德扫街榜强调的“真实”和“行为+信用”体系,已经从早期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增长阶段。这一过程形成了“用户真实决策-商家获利-平台增长-市场活跃”的良性循环。
那么,为什么高德扫街榜能在短短23天内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攀升?这背后究竟有哪些关键因素?对本地生活市场的未来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显然不止于“一份榜单”这么简单。
在竞争激烈的本地生活战场,许多玩家依赖流量和玩法等“暗牌”出击,而高德则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打“真实明牌”。高德扫街榜的排名基于用户真实行为,包括导航到店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率和人群宽度四大因子,并引入芝麻信用体系增强可信度。这种评价体系避免了传统榜单依赖UGC和人工运营导致的“刷分、刷好评”问题。
国庆前夕,高德发布的全国top100扫街榜单就是“真实靠谱”的直接体现。榜单中排名靠前的并非北上广深的网红餐厅,而是各地真正受欢迎的烟火小店。例如,位于广西北海的“越乡小厨”综合评分4.9,店铺收藏超过1.5万次,评论中800多条是“导航/现场评价”。这家由15岁学厨的老板白手起家的小店,成为本地人推荐的人气餐厅。
以南京为例,上榜的三家餐馆李记清真馆、南京大排档和许阿姨糕团店不仅具有极强的本地特色,还以平价著称,成为南京老味道的代表。高德扫街榜不仅在内容玩法上建立“真实生态”,还在商家经营上提供新增量。例如,高德的“城市指南”功能可根据旅行需求规划路线,“钓鱼地图”可帮助钓鱼爱好者找到精准地点。国庆期间,高德还发布了假期“厕略”,提供母婴室指引和新能源导航,缓解出行焦虑。
对于餐饮商家而言,平台能否带来实际客流增长、运营优化和成本降低是关键。上线23天来,一批餐饮老板通过高德扫街榜实现了生意增长。北海“越乡小厨”的老板表示,通过高德导航到店的顾客越来越多。镇江的东北开心饭庄老板开祥荣也感受到类似变化,自家餐馆登上当地扫街榜东北菜第一名后,近三成顾客是专程导航而来。
数据显示,10月1日烟火小店流量增长300%,高德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增长150%,为线下服务业带来数千万客流。这为不依赖刷榜、专注口味的餐饮商家提供了新的经营思路——门店曝光和客流增长可以通过用户真实投票实现,而非高成本、重流量的短期导流模式。
高德还推出超10亿补贴的“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鼓励用户到店消费,并宣布为全国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提供流量补贴、专属客服和智能收银等数字化支持服务。扫街榜的“真实明牌”不仅是真实榜单的体现,更是真实生态的协同,反映了本地生活赛道竞争的本质——用户、商家和平台的生态协同。
榜单产品并非新事物,但高德扫街榜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实现用户规模飙升,关键在于其实现了“用户体验和商家增收兼得”的目标。高德的系统化创新为其提供了底气。以地图为根基,高德正从导航入口转变为线下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扫街榜与高德App形成正循环,拉动DAU增长的同时,构建了“发现-决策-交易-评价”的闭环。
AI技术的应用是高德的另一张底牌。本地生活的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为AI大模型落地提供了绝佳实践场。今年8月,高德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9月在扫街榜信用评价体系中引入AI能力,提升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的效率。AI与本地生活的融合满足了用户精准种草和商家降本增效的需求。
截至目前,高德扫街榜上线23天取得的用户规模已验证其短期爆发力,并获得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认可。尽管其长期价值仍需在后续运营中进一步印证,但不可否认的是,高德为本地生活行业注入了新的变量,证明市场并未固化,创新和真诚足以打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