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央国企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活动显著加快。据统计,自10月初以来,包括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发展及华发股份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陆续公布融资方案,累计金额超过130亿元。这一系列动作被视为行业应对市场变化、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看,10月8日,中海地产宣布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资金将用于北京、深圳等地的21个住宅项目建设。同日,华润置地发布公告称,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25亿元中期票据,期限5年,主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保利发展则于10月12日披露,将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发行30亿元中期票据,两个品种间可灵活调配。
10月14日,华发股份完成48亿元定向可转债发行,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募集资金将投入上海、无锡、珠海三地的住宅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企业在募集说明书中明确,资金使用需遵循专户监管原则,不得用于土地购置、并购、“地王”项目及三四线城市开发等用途。华发股份进一步规定,36亿元闲置资金仅可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且需在项目需要时及时回笼。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3171.5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9月境内债权融资271.23亿元,环比增长5.6%,但同比减少39.9%。这一背景下,央国企融资提速被视为行业融资结构深度调整的体现。
专家分析指出,央国企融资加速有助于优化资产负债表。例如,华润置地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偿还存量债务,可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资金定向投入住宅项目,有助于强化“保交楼”资金支持。不过,需关注下半年此类项目的销售动态,尤其是部分项目价格调整、蓄客不足的情况,建议重点监测企业资金链状况。
市场分化特征日益明显。当前,央国企信用债融资占比高、规模大,且市场认可度较高。但专家提醒,需警惕潜在风险,尤其是央国企项目土地成本仍处于高位,若市场回暖不及预期,企业应通过合理定价策略加速资金回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