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黑科技”形象亮相热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机器人企业,正将目光投向港股市场。港交所最新披露,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已正式递交上市申请,拟通过18C特专科技规则在主板挂牌,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若成功上市,该公司有望成为港股“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这家脱胎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学院派”企业,核心团队均来自该校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人张朝辉在攻读博士期间,便带领四位同学以实验室课题“移动机器人自主定位与导航”为基础,于2017年创立优艾智合。公司名称取自“YOU I BOT”,寓意人机协同共生,这一理念得到导师梅雪松教授的支持,其出任首席科学家提供技术指导。在行业融资遇冷的背景下,企业凭借高校背景获得西交一八九六资本、英诺天使基金等机构的早期投资,两年内完成种子轮与天使轮融资。
初期资金助力下,团队聚焦工业物流与巡检运维两大场景。这两个领域不仅流程复杂、对可靠性要求严苛,更存在迫切的“机器换人”需求。2019年,企业先后完成米其林轮胎巡检、海关违禁品查验等项目交付,随后在电力、半导体、3C等行业实现突破。2020年起,蓝驰创投、SIG海纳亚洲等一线机构连续三轮注资,推动其解决方案在超过二十个行业落地,形成智能化升级闭环。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0.8亿元跃升至2.5亿元,毛利率由11.2%提升至35.2%。业务结构呈现动态调整特征:2022年3C领域贡献40.7%收入,2023年半导体业务占比翻倍至33.5%,2024年能源化工板块激增三倍成为最大收入源。截至2025年上半年,能源化工、半导体、锂电池分别占比34.9%、27.1%和25%,显示其解决方案具备跨行业适应能力。
技术驱动型企业扩张的典型特征在其财务数据中显现。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8.4亿元,其中研发支出超2.5亿元。截至2025年6月,144人研发团队占比员工总数34.6%,核心成员边旭、许瑨曾入选福布斯中国U30榜单。这种投入换来市场认可:按2024年收入计,其全球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份额达6.1%,中国市场份额7.1%,位列行业双料第一。
选择18C规则上市,凸显企业对技术实力的自信。该规则要求企业具备核心专利、持续研发投入及商业化能力。优艾智合已服务全球超300家企业,其中50余家为《财富》世界500强,客户复购率超70%。在半导体领域,其与全球前三晶圆代工厂中的两家建立合作;能源领域则深度绑定国家电网等头部企业。出海方面,业务覆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东京子公司的设立强化了本土化运营能力。
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多功能中心建设及国际品牌推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优艾智合是全球最早实现具身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机器人厂商之一,其移动操作机器人产品已形成从感知、移动到操作的全链条能力,在半导体制造、能源巡检等场景中实现人机高效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