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这是继7月之后,我国月度用电量再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刷新了全球用电量纪录。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的用电需求也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8月全社会用电量达956.5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面对持续攀升的用电需求,广东如何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广东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产业升级和极端天气双重因素的影响。从产业结构来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成为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统计,8月广东第二产业用电量达51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4%,其中制造业用电量425.86亿千瓦时,占比83.26%。特别是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76%,增速高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1.72个百分点,显示出广东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极端天气也是推高用电需求的重要因素。今年夏季,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广东尤为突出。据测算,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广东电网负荷每上升1摄氏度,就会增加300万至500万千瓦的用电需求。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广泛使用,直接带动了用电量的快速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中心用电在广东呈现爆发式增长。8月,全省209家数据中心用电量达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3%。韶关、惠州、佛山等地数据中心用电增速尤为显著,其中韶关市数据中心用电量连续8个月增速超过50%。这一现象背后,是"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在广东的深入推进,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对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为应对用电高峰,广东构建了多层次的电力保障体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持续加大电网投入。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电网公司已投产11项主网重点工程,累计建成57项主网项目,包括500千伏茂名博贺电厂接入工程、粤西网架优化工程等。这些工程显著提升了电网的输送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配网建设同样取得显著进展。截至6月底,广东电网公司完成配网项目超过1.1万项,投产数量创"十四五"以来新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线路升级改造后,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效率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广东电力供应注入了绿色动力。今年,广东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7400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面对新能源的波动性问题,广东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依托全国首个省级AI调度员"明月",实现了负荷精准预测和电网方式分钟级调整。这一创新技术有效提升了新能源的利用率,为电力供应稳定提供了智能保障。
广东在电力保障方面的实践,不仅确保了自身用电需求,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电力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和智能调度三管齐下,广东成功应对了用电高峰的挑战,展现了经济大省的能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