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SKP曾连续多年稳坐“全球店王”宝座,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成为全球奢侈品零售市场的标杆。然而,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以245亿元的销售额实现反超,终结了SKP的统治地位。这场高端商场的王座更迭,折射出全球奢侈品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也预示着中国本土品牌正在重塑行业规则。
全球奢侈品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贝恩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流失约5000万客户,超七成消费者在购买前进行跨平台比价。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18%-20%,国际奢侈品集团财报集体承压:LVMH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跌4%,净利润下降22%;开云集团营业收入下降16%,净利润暴跌46%,其中GUCCI营收同比下滑26%。
消费分层趋势愈发明显。中产群体因财富缩水退出奢侈品消费,转向黄金等保值型商品;超富裕阶层虽保持强劲购买力,但占比有限。这种分化直接冲击传统奢侈品商业模式,迫使高端商场重新思考招商策略。南京德基广场的成功提供了新范本:通过构建“高端消费生态圈”,将艺术展览、网红打卡点与多元业态融合,2024年日均销售额超6693万元,每小时约售出279万元。
德基的突破在于打破“国际大牌依赖症”。其艺术博物馆展览观众转化率达38%,千万级打造的网红厕所日均打卡超5000人次,带动周边店铺销售额提升20%。针对Z世代(占中国消费规模40%),德基引入CHUU、NERDY等潮流品牌,配备60余家餐饮店铺,形成“高端零售+体验消费”的复合模式。这种策略使其在江苏、安徽两省优质客源支撑下,几乎垄断区域高端市场。
面对竞争,北京SKP选择押注本土品牌老铺黄金。该品牌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增长286%。其消费者与LV、爱马仕等五大奢侈品牌重合率近八成,单店年均销售额4.59亿元,超越多数国际珠宝品牌。老铺黄金在北京SKP的业绩增速达220%,直接推动商场销售额增长约20%。目前,老铺黄金已入驻29家头部商业中心,随着上海港汇恒隆店开业,将成为唯一实现顶奢商场全覆盖的中国品牌。
高端商场的招商逻辑正在转变。过去90%营收依赖头部30%品牌的模式受到挑战,商场开始重视“首店经济”和流量品牌。无锡商业地产人士徐冰指出,商场每年约70%店铺保持稳定,剩余30%通过淘汰或引入新店调整。老铺黄金这类兼具流量与销售额的品牌,成为招商重点。深圳商业地产人士Harry观察到,老铺黄金通过独特产品、工艺和营销模式突破传统金饰赛道,其成功反映文化自信对国产品牌的推动作用。
但黄金品类的局限性仍存。Harry认为,目前重奢商场仍需依赖传统国际品牌,老铺黄金能否晋升全球一线重奢品牌有待观察。徐冰则强调,网红品牌反映消费趋势变化,其所在商场通过引入其他流量品牌,同样实现客流增长。这种转变预示着高端商场竞争进入新阶段:从国际大牌争夺战,转向对本土消费文化与体验经济的深度挖掘。
老铺黄金的崛起并非孤立现象。山下有松(Songmont)等品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打造独特符号,展现国产品牌的升级路径。黄金消费被赋予投资、文化身份与情绪价值的多重意义,成为奢侈品市场低迷期的特例。随着更多本土品牌崛起,全球奢侈品市场格局可能被重新定义。在这场变革中,SKP与德基的王座之争,只是高端商场转型浪潮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