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OpenAI近日宣布达成一项规模空前的战略合作,前者计划向后者投资最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总容量至少10GW的AI数据中心。根据协议,所有数据中心将全面采用英伟达的计算系统,这一布局预计将推动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进入全新阶段。
该合作的核心模式为分阶段投资。首笔100亿美元资金将在OpenAI首个1GW数据中心完成部署后注入,预计时间为2026年下半年。此后,每新增1GW系统部署,英伟达将追加相应投资,总额上限为1000亿美元。据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建设1GW数据中心的成本约为500-600亿美元,而10GW的规模相当于部署400-500万个GPU。
这场合作背后,隐藏着一条由三家科技巨头构成的“财富-算力”循环链。此前,OpenAI已与甲骨文签订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合同,推动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而甲骨文要支撑OpenAI的算力需求,必须大量采购英伟达的GPU芯片。这意味着,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可能通过云服务费用和芯片采购款,间接回流至自身账户,形成闭环。
从战略角度看,三方各取所需。OpenAI凭借这笔投资,可解决ChatGPT周活7亿用户带来的算力瓶颈,同时通过甲骨文云服务实现硬件与云计算的双重布局。英伟达则通过锁定OpenAI这一核心客户,巩固其在AI算力供应链的统治地位,并借助甲骨文的采购扩大芯片销量。甲骨文则通过3000亿美元订单提升股价,同时依赖英伟达芯片保障云服务竞争力。
OpenAI CEO奥特曼表示:“计算基础设施是未来经济的基石,此次合作将推动AI突破,并大规模赋能个人与企业。”黄仁勋则强调,双方十年间从第一台DGX超级计算机到ChatGPT的突破,此次10GW系统将开启“智能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近期在AI领域的投资动作频繁。除OpenAI外,该公司还对英特尔、Nscale等企业进行注资,甚至以超9亿美元收购一家AI基础设施初创公司,挖走其CEO及核心技术团队。尽管这笔收购金额仅为千亿投资计划的零头,但凸显了英伟达通过资本运作强化技术壁垒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