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美国投资界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清空比亚迪股票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外媒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已完全出售其持有的比亚迪全部股份,这一消息随后得到该公司发言人的证实。回顾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历程,自2008年首次入股以来,比亚迪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8倍,堪称投资界的经典案例。
公开资料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自2022年8月启动减持计划,至2025年9月期间累计进行16次减持操作,通过H股套现总额达80.71亿港元。根据港交所披露数据,减持过程呈现两个明显阶段:第一阶段从2022年8月24日至2023年10月25日完成13次减持,持股比例降至7.98%;第二阶段始于2024年6月11日,至去年7月16日最后一次减持139.55万股后,持股比例正式跌破5%的重要关口。
针对市场关切,比亚迪集团公关部门负责人李云飞公开回应称,伯克希尔·哈撒韦自2008年购入股份后,于2022年8月开始有序减持,整个过程符合资本市场运作规律。他特别强调:"股票买卖是资本市场的正常现象,我们由衷感谢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先生17年来给予的信任与支持,这段合作历程印证了长期主义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在2023年公开场合曾对比亚迪作出高度评价,称其为"由非凡团队经营的非凡企业",但同时表示"需要为资金寻找更具吸引力的配置方向"。这种表述与近期持续减持的操作形成微妙呼应,引发市场对全球资本配置策略调整的广泛讨论。
比亚迪最新公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3.3%;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13.79%。虽然毛利同比提升18.24%,但净利润增速较前期出现明显放缓。在销售端,公司上半年累计交付新能源汽车214.6万辆,同比增长33.04%,继续保持全球新能源车企领先地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巴菲特清仓比亚迪的决策,既反映了全球顶级投资机构对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也折射出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临界点,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企业间的技术竞争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