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城广场近日迎来一场特殊的展会——2025鲁渝协作促消费首场对接会在此拉开帷幕。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重庆茗茶专场展销会连续三天向公众开放,展示来自山城的高品质茶叶产品。这场跨越千里的合作,不仅为两地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更标志着东西部协作从产业帮扶向消费升级的深度转型。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潘光国在展会现场表示,重庆农业正积极借鉴山东农业产业化经验,通过深化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等领域合作,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他特别提到,此次展销会是落实鲁渝协作促消费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后续还将围绕中药材、火锅食材等特色产业开展多层次合作。
重庆茶产业的优势与挑战并存。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孕育出永川秀芽、重庆沱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席专家邓敏指出,当地茶产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和产销对接方面仍存在短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东作为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年消费量超10万吨,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其成熟的产业化模式为重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在中药材领域,两地协作同样面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据在重庆农委挂职的山东干部分析,当地中药材产业存在种植盲目性、良种繁育不足、加工贮存薄弱等问题,导致附加值偏低、产业链断裂。而山东通过标准化种植、科技赋能深加工和品牌化经营,成功将金乡大蒜、烟台苹果等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
这种产业协作的双向互动正在深化。山东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李东方透露,自鲁渝协作开展以来,山东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3.75亿元,实施项目2789个,选派202名干部和6855名专业人才赴渝工作。与此同时,重庆企业也开始反向投资山东,如长安新能源汽车2024年在鲁投资超21亿元的新能源客车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年产能达1万辆客车和3万辆专用车。
消费领域的协作成为新焦点。根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东西部协作机制将在促消费、增就业、兴产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农业部制定的《协作帮扶促消费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拓展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此次对接会上启动的“鲁渝协作促消费系列活动”,正是对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
展会现场,重庆市茶产业协会与山东省茶文化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茶文化推广、市场开拓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潘光国介绍,未来将以山东为跳板,将重庆农产品推向整个北方市场。这种“山东模式+重庆特色”的协作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更能通过品牌塑造提升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丰产又丰收”。
从产业投资到模式借鉴,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鲁渝协作正在书写东西部协作的新篇章。当重庆的火锅食材遇上山东的加工技术,当山城的中药材融入齐鲁的品牌体系,这场跨越千里的合作,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