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北京市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步公布了2024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其中,北京市月均工资为11937元,上海市则达到12434元,两地工资水平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较往年明显放缓。
根据两地官方披露的数据,2024年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同比上涨1%,与2023年增速持平,但较2019年至2023年期间年均11.1%的涨幅显著回落。北京市同期工资增速也降至1%-1.5%区间,反映出全国主要城市工资增长普遍趋缓的趋势。
多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浙江、江苏、新疆、内蒙古等省份2024年社会平均工资同比涨幅均控制在1%-1.5%左右,较前几年两位数的增长明显收窄。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出现近五年首次工资负增长,2024年月均工资从6534.25元降至6521.67元,降幅为0.19%。
社会平均工资的计算包含城镇非私营单位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的加权值,涵盖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因此实际数值通常高于劳动者"到手收入"。该指标不仅是衡量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参数,更是确定社保缴费基数的核心依据。
按照现行规定,社保缴费基数以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基准,上下限分别设定为社平工资的300%和60%。劳动者实际工资处于该区间的,按本人工资作为缴费基数;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的,则分别按下限和上限执行。基于最新公布的数据,2025年北京市社保缴费基数上限调整为35811元/月,下限为7162元/月;上海市对应数值分别为37302元/月和746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