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红书“生活方式电商”另辟蹊径:以信任与兴趣构建消费新逻辑

   时间:2025-09-19 21:06:49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监管与业绩的双重考验下,小红书正以“生活方式电商”的新姿态加速奔跑。一边是网信部门针对其热搜榜单管理问题展开约谈,另一边却是外媒披露的惊人数据:今年利润预计激增至30亿美元,估值攀升至310亿美元。这一反差背后,是小红书在电商领域的持续突破——从“买手电商”到“生活方式电商”,再到将电商功能升级为一级入口“市集”,其战略转型的步伐愈发坚定。

“市集”的上线,是小红书电商战略的关键一跃。今年8月,这一功能正式成为首页一级入口,取代了原本的“热门”短视频流。与抖音商城的“货架”模式不同,“市集”采用双列流布局,融合商品笔记、带货直播间与购物链接,更强调“可逛、可买”的社区氛围。上线第三天,小红书便在上海举办线下市集,邀请百余位时尚、手作领域的“主理人”商家参与,现场场景充满“小红书味”——这些以95后为主的首次创业者,正是平台电商生态的核心群体。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小红书开店商家中半数为95后首次创业者,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比达70%。这种“用户-创作者-消费者”的身份转换,让主理人们更懂粉丝需求。例如,95后珠宝商家米塔自去年6月入驻后,通过笔记与直播与消费者互动,市集功能上线后,其店铺流量明显提升,且用户精准度更高。她表示:“平台对非标品商家的扶持力度加大,即使不投流,曝光量也显著增长。”

小红书的电商逻辑,始于2023年的“买手电商”模式。当年,董洁、章小蕙、伊能静三位主播单场GMV均突破5000万元,推动平台全面加码买手制。这一模式并非首创,欧洲的Zalando、ASOS等平台早已通过买手制聚合独立品牌,主打小众非标品。小红书的选择与之类似:将标品流量导向淘天、京东等货架电商,自身聚焦高溢价、差异化的非标品。今年5月,小红书开启与货架电商平台的“种草直达”合作,用户可在笔记跳转至淘宝,既顺应消费习惯,又赚取广告费。

“半闭环电商”的背后,是小红书对自身短板的清醒认知。标品领域,其价格与履约能力均不占优,用户更倾向“在小红书种草、在其他平台下单”。而非标品的小众性与美学价值,更契合平台内容社区调性。米塔的直播日常便是典型:她不仅展示产品细节,还通过精美图文笔记传递个人审美,而非“喊破喉咙”式卖货。这种“慢直播”模式,虽牺牲了部分效率,却强化了信任与情绪价值的传递。

然而,小众赛道的规模瓶颈始终存在。以头部主播为例,董洁等人的单场成交额虽达5000万元,但与抖音、淘宝的头部主播相比仍有差距。李诞2023年在小红书的单月预估成交额仅680万元,而其2020年在抖音的第二场直播便做到2308万元。小红书或许有意控制头部体量,以分散风险——此前“薇娅逃税”“李佳琦哪里贵了”等事件,已证明过度依赖头部主播的风险。

品控问题则是另一大挑战。今年5月,小红书因种草翻车、虚假推荐被约谈,此前也屡遭货不对板、隐性涨价等质疑。为此,平台开始拓展兴趣圈层,目前已有超2500个细分标签,二次元与游戏垂类跃升至第三、四大类。借助流量扶持,小红书正培养用户在平台内交易“谷子”(二次元周边)的习惯——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这一赛道或成为电商新增长点。

从产品策略看,小红书仍保持谨慎。截至目前,“市集”功能仅覆盖10%的日活用户,未来逐步放量;线下业务“小红卡”首期仅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城试点,持卡用户可享指定门店折扣。这种“小步试探”的节奏,折射出平台对电商业务的审慎态度。在全球电商格局中,亚马逊代表“货架电商”极致,拼多多、抖音卷动低价与效率,而小红书的“生活方式电商”试图开辟第三条路——以内容、信任与兴趣重构消费逻辑。它能否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仍需时间验证,但这份差异化探索,已为市场注入新的可能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